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托尼·比彻将知识划分为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和应用软科学。借助于这种分类方法,学科可以划分为:纯硬学科、纯软学科和应用学科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存在差异:纯硬学科主要遵循的是知识演绎逻辑;纯软学科的发展以社会与政治逻辑为主;应用学科主要是以实践逻辑为主。这种差异为一流学科分类建设提供了依据。中国一流学科建设应该通过分类引导,实现分类发展;通过分类评价,对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创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外部环境,促进一流学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库恩的以范式发展水平为区分的学科分类、比格兰的以认知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和比彻的强调文化性、社会性的学科分类对学科分层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它们的影响下,范式发展水平成为现代学科分层的公认指标,硬、应用学科的学科地位普遍高于软、纯学科,学科的会聚程度决定其学术地位。因此,弱势学科应努力提高学科的范式发展水平,提升合法化程度,突出学科文化特点,体现学科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首轮“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之间明显呈现不相称的问题。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学科评价逻辑与科技创新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空间,即传统学科评估更加强调学科自身发展逻辑与诉求,遵循的是学术逻辑;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然而,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并不会一直保持同向而行,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学科评估应该将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将更多的基础学科和战略新兴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因此,对于“双一流”学科评价改革而言,应以增量改革撬动存量优化,在保持存量部分的传统优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同时,通过增量部分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一是重构学科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类型和研究形态确定分类评价标准,实现学科导向、需求导向与应用导向的统一;二是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学者、同行评议的学科导向评价,拓展学科评价主体,实现学术、政府、社会等主体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三是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特点,探索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学科是一对相互寄生的逻辑概念,学科是知识生产的符号化表征,学科分类是知识分化流变的理性产物。通过比较美国、英国、日本与我国的学科分类目录,发现从单一学科到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国际共识,新的知识生产图景以开环的学科会聚与学科交叉为显性标识。我国在新的学科分类建设中应调整学科分类目录,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超越学科界限: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集群;扩宽学科分类渠道:从强分类走向自组织;重组院系,建立矩阵式跨学科组织。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充分认识到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重构本科教育,促进本科教育分类分层次发展.应根据学校定位、综合实力等确定本科教育类型研究型大学以学术型本科教育为主;教学型大学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还应考虑到学科特点确定本科教育类型.在本科教育发展中应逐步建立分类评估体系,注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差异性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以学科的基本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对中国现行的七个主要学科分类标准的文本梳理,围绕高校运行,从政府管理、高校组织、学术共同体三个维度,分析了这些标准的应用情况。多种学科分类标准同时作用于高校主体,因院系设置依据的学科标准不一,三个层次的学科标准不相衔接,一二级学科归属有异,学科设置与学术共同体的组织运行依据不同,分别引起问题逻辑难以落实,人才培养难以持续连贯,学科发展无所适从,同行评议有效性不高诸多问题。建议国家相关行政部门规范统一学科大类设置和口径,为问题导向研究提供协同空间;合并同类项,构建一个覆盖高等教育不同学位层次的国家统一学科标准;调整多个学科分类中一级或二级学科归属不一的问题;加强人才培养环节前后依据学科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我想从多重逻辑角度谈一谈学科评估问题,所谓多重逻辑是指不同的人群在参与活动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作用关系和行为方式,比如我们常说行政的逻辑、学术的逻辑、市场的逻辑等,就是这个含义.同理,学科评估有多方参与,有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中心)、大学、院系(学科依托机构)、教师等,这些利益主体有各自的行动逻辑,处于复杂的场域之中,学科评估工作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情形差别而异.下面,本人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学科评估的多重逻辑,以促进对于学科评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梳理出佛罗里达大学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模式变革过程中形成的主导性学科文化,研究植根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采用定性的案例研究设计,对来自硬-纯、硬-应用、软-纯、软-应用四种学科类型的六个学术机构的十四位教师和一位行政机构主任进行了深度访谈,并结合该校卓越学科计划和战略规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取向、合作取向、基础研究取向与应用研究取向,是佛罗里达大学当前存在的四种主导性学科文化;尽管上述文化在各学科领域的深化程度存在差异,但并没有发现某一特定文化对某一学科领域是相互排斥的;主导性的学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学术工作方向和学术信念。  相似文献   

9.
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分类观是英国托尼.比彻教授主要的学术观点之一,他把所有的学科从认识论角度的硬/软和纯/应用维度,以及社会学角度的会聚/分散和城市/乡村维度进行了划分。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观是对C.P.斯诺"两种文化"的否定与超越,既较好地诠释了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当今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恰当地昭示了学科的根本特征,为我们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因其不同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范式,在促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同时产生了明显的非学术影响.在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还存在着对非学术影响的概念界定模糊、评价方式尚未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评价交叉学科研究之非学术影响的有益经验,我国应以设立专业的交叉学科研究评价委员会、分阶段评价交叉学科研究、多元评价主体联动评估等改革措施为着力点,构建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机制,以强化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导向,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研究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