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学校主导下家长参与的教育模式,家长在与教师沟通、与学校沟通中扮演被动、次要、从属的角色。而现代家校合作中,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平等地位,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师生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家长角色的学习者、学校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一起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也应认识到家长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教师与家长平等,协助家长发掘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做了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从三个方面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分别是: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协调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具有的各种特征对教育设想的把握与实现也有着其特殊的功能。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也障碍重重。本文从影响家校有效沟通的家庭障碍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做了分析,对于可观性因素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阶层差异、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同时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参与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谐家校关系,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学习型家庭,增进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角色意识等三个方面对改进家庭参与家校有效沟通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的教育主要靠学校的传授与引导,也离不开家庭的密切合作与支持,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建立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和目标明确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互访、家校联系册、家长会、电话、家长学校和互联网资源等有效的超链接途径,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三维互动,以期提高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自然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教育则是孩子一生中最根本的教育场所。因此,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如何开展家校合作(1)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家长,平等沟通。班主任在完成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家长。这也是对班主任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要求。班主任如何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呢?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要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更不要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状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学2 6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认知不够到位、对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家校协同育人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家长教育能力有限、忙于生计和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认为,提高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要加强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的认知,积极搭建多元化家校协同育人的沟通平台,统合资源以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和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家校协同育人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焕琦 《中国德育》2006,1(3):44-4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着大量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挑错”模式导致学生并不希望家长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学校化”使学生的学业压力“雪上加霜”;学校和教师依仗教育权力在态度上对家长缺乏尊重。种种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已严重影响了家校关系的正常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矫正“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建立学校与家庭平等合作的伦理关系,培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态度与能力,坚持充满伦理意蕴的家访以构建和谐的学校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家校合作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家庭和学校为参与主体共同实施的一种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双向互动活动。当前家校合作呈现出无序性、低层次性和片面性状态。家长参与学校意识的缺乏,教师对于家校合作的"复杂情结",文凭社会的功利化取向,致使家校合作难以有效构建。破解这一难题,应该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四个方面来达成合力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主,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教育方式。当前,乡村学校的家校合作困难重重,家校合作的空间比较狭窄。乡村地区的家长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程度不同,留守、离异、丧偶、寄养等家庭情况更为复杂,尤其是一些有不良互动模式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巨大。实践证明,可以通过以家庭治疗为理论背景的家校合作方式扰动家庭互动模式,突破乡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局限,拓展家校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充分地合作交流,建立和谐的友情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功能.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主力军,在家校沟通中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科任教师和自己,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增加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家校合作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普遍重视。然而,当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限制,家校合作一直被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处于脱节状态,导致家长与高校沟通不畅、互动不足,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又不利于高校的教书育人。加强家长与高校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使家庭和高校形成育人合力,逐渐成为家庭和高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家校合作是家校关系发展的趋向,但家校合作模式遮蔽了家校关系中家长与学校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通过分析家校合作概念,解构其间的权力关系,发现掌握了更多资源与制度化权力的学校控制了家校合作的动向,也使合作难以达成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原本由于经济、文化条件处于不利状况的家长会因为家校合作中面对教师和其他家长时处于弱势而加剧处境不利,最终影响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5.
魏建春 《教师》2014,(25):35-35
正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当前农村初中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初中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1)家长缺乏参与意识。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忽视自己参与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农村家长参与低迷,学校互动乏力,家校互动呈不良状态。分析原因,学校提供的互动渠道符号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教师受制于教师身份的专业主义,家长参与信心不足,学校、教师和家长沟通地位不平等。为了扭转农村家校互动不良的局面,学校要创新家校互动的方式方法,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教师身份专业主义权威,家长要提高参与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育。  相似文献   

17.
采取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广州市第三中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并分析了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家校合作的渠道单一、内容狭小;教师与家长对对方的认可度不一;家长在家校合作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对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家校合作的策略:深化家校合作的认识,明确职责,协同教育;鼓励家校互动,实现双向交流;拓宽沟通合作渠道,巧用家长资源,突显学生主体的地位;加强校本研修,促进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18.
钱晓敏  范勇 《中学教育》2022,19(1):54-62
家庭作业是连接家校的重要桥梁,也是引发家校冲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家庭作业检查为切入口,分析冲突中教师的行为与动机,查探教师实施家校合作活动的能力和态度,并以此提升家校共育实效。通过对我国东部某S市820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1)教师应对家校冲突问题的行为表现总体较好,主张对话化解冲突。(2)教师对待家长个人意见态度矛盾,徘徊于"服务提供商"和"专业人员"身份定位之间。(3)教师认可作业检查的本质在育人,但部分教师动机水平较低。(4)教师关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赞同家长灵活参与作业检查。对此,学校需要建立机制,提供有效支持与指导;教师需要与家长有效对话,积极承担教育职责;家长需要信任教师,有效发挥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成长最具影响的两大环境,应当通力合作。当前家校合作呈无序性、低层次性和片面性状态。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部分教师也不希望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文凭社会导致功利化取向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构建。家校要想实现有效合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保障,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家长委员会是高等学校中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长委员会可营造"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长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来,了解、支持、参与、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