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导致的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全面自由的美的呼唤,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但马克思以实践为维度,颠覆形而上学,又以历史唯物主义在此岸展开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从而寻求通过实践革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感觉获得全面解放的目标,则与现代主义寻求心灵、精神、感性解放的审美现代性具有不同的取向,构成马克思审美现代性的独特路径.现实主义--在各种关系交错演变的历史中来,通过人的命运来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作为其美学上的必然要求,体现的正是实践主体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消解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努力.这即是其与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根本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践论的开创者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者,马克思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其关于现代性的思想的。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生产和启蒙理性而产生的,现代性蕴含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当中,以及人的异化当中,因此,要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实现人自身的超越与解放。  相似文献   

5.
赵华灵 《天中学刊》2009,24(6):21-2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立足点,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在探讨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中最早触及现代性,通过批判市民社会的人权及私有制批判现代性的利己主义和制度特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终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肇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奠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人类社会在建立现代工业的基础上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经历了一个从接受、信奉到批判再到超越的思想演进过程。资本主义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资本逻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深刻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以“胸怀天下”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历史之变”中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科学扬弃和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二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批判,首先体现在对现代性理论内核--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瓦解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其次,针对现代性的"原本"--资本主义制度,利用"异化劳动"理论和"物的依赖性"理论对其进行了卓越的批判,指出它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是历史之必然.第二重维度则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超越,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运动是超越现代性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对人类伦理生活的反思是一个重要内容.其蕴涵的现代性精神代表了现代社会伦理诉求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对道德秩序和规范体系的调整与建构,还是现代性伦理精神的重塑,以及对现代社会伦理生活的合理安排,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道德生活批判深思的结果,从而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现代性的理论筹划.  相似文献   

9.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2023,(12):109-119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思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对现代性这个词越来越感兴趣.作为最早开始研究现代性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家只是在表面上来改善经济,他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发现了劳动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异化来压制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完成马克思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该问题的争论在不同学科广泛展开。但是,冷静地分析不难看出,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哲学界定、现代性批判与反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性思考的中国关怀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因而仍有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的必要,而且这种阐释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各种视觉文化的杂糅,成为一个不可避免要争论的话题;也成为现代主义哲学家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针锋相对讨论的话题。那么当人们面临这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下文就是通过利奥塔对于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对比,解读一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与异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性这种具有广泛涵括性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性,是后期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性的思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但是,“现代性”概念的复杂性,以及中国“现代性”言说语境的复杂性,使它成为一个争论不休、歧义丛生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清理,以明确我们自己的言说立场、基础和背景,保留差异,增进讨论。  相似文献   

15.
反思性现代性与自反性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转型具有较强解释力的两个概念,但是在翻译和使用二者时存在着误解和混用的状况。这两个概念是吉登斯和贝克两位社会学家分别从反思性和自反性对现代性进行的考察,二者虽联系紧密,却有不同层次上的内涵。具体来说,二者在是否具有反思意涵、背后的理论范式和对未来社会的认知态度方面的观点是相异的,而对现代性后果的看法是一致的。现代性的自反性和反思性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正是在自反性与反思性的碰撞中,现代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进。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克福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予以集中地、系统地对交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理论家,从而对交往理论的发展起了引人注目的作用。同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其交往理论紧密相关,当今中国处于现代化进程,关注其现代性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在我国的发育是西方诸种现代性在我国获得一种自我理解的过程,它以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为根,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土壤,是一个生长的过程,一个不停地想象与获得意义的过程。大学排名之可能是现代性的后果,追逐大学排名乃是对现代性的迫切追求。大学在现代性的浸染中变得日益合理化,大学成了现代性的一个很好的样本,大学正在进行着现代性发育,同时承受着成长之痛,现代性正利用大学的制度作为载体来侵袭大学。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法兰克福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予以集中地、系统地对交往问题进行志题研究的理论家,从而对交往理论的发展起了引人注目的作用。同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其交往理论紧密相关,当今中国处于现代化进程,关注其现代性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涉及到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启蒙观念的普世性等现代性问题的审视与批判。在深层次上厘清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运作逻辑,可有效辨析文化帝国主义与现代媒介文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性普遍主义话语之问的内在联系,阐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下的民族国家内部文化民族主义的矛盾性和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