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智能教育素养是教师的关键素养之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在结合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教育素养进行定义,肯定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形式,并从基础层面、资源层面、模式层面确定教师人工智能教育素养的培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入。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从师范生现阶段“学习者”与未来“从教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对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该文通过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目前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设智能教育应用校园场景、增设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程、构建U-G-S-E“三习”育人模式、开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校本普及系列活动四个层面提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路径,以期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的落地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元宇宙中国教育范式研究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人工智能教师的信息素养,按照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要求,打造了教师信息素养与人工智能教学系列课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人工智能为支架的线上教育模式,称之为空中课堂教学模式,被赋予了“点播+直播”的互动学习方式以及助力教师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内涵。系列课程设计结合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发展,从教师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从教师的基本功入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内容设计合理,符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师素养的要求。直播教学与时俱进,从新内容、新视角突出了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课程中崭新且重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教育的升级,技术赋能下教师教育的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新兴技术变革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革新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的重难点。当前,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基于实证的系统的评价体系研究。该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政策演进和实践探索的分析,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组合赋权法形成了包括智能教育意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技能、智能教育伦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测评工具对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检验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张美凤 《成才之路》2022,(3):123-125
在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鉴别意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文章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融合,共分为四个部分: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反思,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教育"与高职旅游的结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变,本文首先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解释了"人工智能+教育"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从学生、教师和知识积累三个层面点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作用,最后提出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教师和积极开发新课程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冲击现有教育生态环境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融合发展。为了解国际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研究的进展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近12年来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分析了发文量、被引国别、被引机构、被引作者、研究热点、研究演进脉络以及研究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支持、教师智能素养、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智能技术应用是当前研究热点;在研究趋势上,技术开发研究由基础技术应用阶段转向深度学习、人机协同技术阶段、教师技术运用能力研究由基础掌握阶段转向人机协同建构阶段、教师智能素养研究由基础知识素养阶段转向终身发展素养阶段;未来将开展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教师能力框架研究以及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应用,正在带来教育系统的人机协同化.人机协同教育图景与传统教育流程大异其趣,人机协同的有效运转使得教育所需的智能结构发生转型.基于国家实力三分理论建构的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所需的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有硬、软、巧三种智能,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长处在于硬智能,人类教师则优在软、巧智能.由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推导出未来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三个维度:(1)硬素养,即数据化、结构化和可重复的教育教学能力;(2)软素养,即基于"关系能力"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能力;(3)巧素养,即教育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知识能力与反思.基于人机比较,未来教师核心素养的重点应在硬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软素养和巧素养.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师范教育率先建构基于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训路径,以及提升教师教育者的人机协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技术教育进行新时代的重新定位:培养劳动价值观为劳动技术教育的本质目标;创造性劳动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点;多元实践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准则。进一步审视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悖论,表现为对教育公平的美好追求与数字鸿沟之悖、教师教学的便利与教师素养的高要求之悖、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技术对人的异化之悖。缩小地区间教育信息化差距、提升教师素养和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质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姜起 《教育探索》2020,(4):21-24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幼儿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发展主要存在教育政策导向不明确、学校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不完善、教师意识及能力不足三个方面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相应支持;学校管理层积极响应政策,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教师强化自主意识,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教育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水平、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建议: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培训目标;打造智能环境,支撑精准培训;注重培训分级,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效果评价,提升培训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教师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不佳、能力标准不清等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鉴于此,为切实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廓清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等,以叶澜的“教师专业素养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探索性构建了涵盖AI教育意识、AI学科知识、AI实践技能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要素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并对该素养框架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教育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重视。从文献分布、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等4方面,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84-2019年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911篇中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研究起步早,但缺乏实践经验。要将人工智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宏观层面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规范数据共享标准;微观层面需对相关教师及教学资源开发人员进行培训,构建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理论层面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监管框架缺位、政策框架缺失等问题,实践层面缺少相对科学完善的应用指南、监管认证工具、创新实施方法和行动措施,严重削弱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制约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融合创新发展的进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研究目的,从人本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争议和伦理风险,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的政策框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创新应用的促进方法和未来关注议题。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政策规划制定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析师范教育中教育技术素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能力及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对象,应该形成必要的教育技术素养并不断予以提升.目前师范教育中,对师范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上,而对"教育"技术素养中的"教育"价值关注不够.本文认为,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应该从技术、理念、价值等层面得到整体的诠释,并且这种全面的教育技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应该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赵沁平院士从虚拟现实技术内涵、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虚拟现实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技术实现路径、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VR的3I特征已经演化为4I特征;与人工智能结合可能成为终极性的教育技术;VR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应建立在教学参与者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基础上,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可信性与可评价性等特征;深度结合教与学的过程要素,给出了VR+教育应用及研究的10个突破点。同时,呼吁研究者深入探讨VR教育活动中何以敬畏和坚持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层面对教育管理者、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等相关角色进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 ,应当在现有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课程 ,以便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结合作者参加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的实践 ,讨论了人工智能课程在高中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了国内外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 ,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确定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与态度是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度不高,态度也不够积极。政府支持、高校引导和自身发展的合力,助推师范生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精准认知与积极态度的形成,进而确保未来我国智能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