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四台子村老齐家在清朝光绪年间叔侄四人考取进士,长辈齐忠甲、齐绅甲,晚辈齐耀琳、耀珊一奶同胞,官司至省长,故人称“大省长、二省长”翰林齐忠甲字迪生、光绪十八年考中翰林,一生多在京城为官,因其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故人称“齐八翰林”,齐家从1890年至1895年叔侄四人科甲连第考中进士,当时深受东北先贤之称赞,齐八翰林不仅是我省化名人,其家族可谓是我省化名家。因此,“齐八翰林”家谱档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今吉安即古庐陵、吉州辖区内各县、市书院的情况,反映了“章节义之邦”的人风采。  相似文献   

3.
闻仲 《报刊之友》2002,(1):26-27
对化名人的介绍、追踪和研究,一直是报刊传媒和出版界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更是热潮迭起,呈极盛之势。但笔从某些报刊发表的林林总总的章中,也察觉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不时有人对鲁迅等化伟人“骨头里挑刺”,贬损嘲讽,肆意调侃,比如攻击鲁迅是“乌烟瘴气鸟导师““反动性不证自明”“几篇杂已没有什么看头”等等:另一方面有些人在他们的童中对胡适等人则隐恶杨善,  相似文献   

4.
桑荫 《新闻实践》2002,(10):29-30
(一)化名,这里特指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种特异现象——记者遇有不宜披露当事人姓名的情况时,即拟一假名取代。并在假名后面加注“化名”二字,以示李代桃僵。化名一出现,就像稗子潜入稻田,蔓延疯长,迅速扩散,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化名随处可见。报  相似文献   

5.
读有些报刊上的新闻,真得长点心眼。你为之悱恻,为之愤怒,刚被作者赚去 了几滴泪珠,却又为文章末尾的“文中人名皆系化名”所提醒:又要了读者一回。 如果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倒也罢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浪子回头金不换,给“小李”、“小王”起个化名未尝不可;如果反映大学生患艾滋病、打工妹遭强暴,也情有可原,受害者碍于颜面,碍于“传统的目光”,家长不愿声张,称“兰姑娘”,唤“林小姐”,假名真事,也说得过去。只是一个“皆”字,连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沾了光,便让人容易怀疑其中有多少不是杜撰的了。尤其是一些…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数据平台,“温州人著作数据库”日前已正式上网,对外开放。温州素有“东南小邹鲁”、“文献之邦”的称呼,遗留下来的温州人著述文献数量十分丰富。温州人著作数据库第一次把温州人著述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和叙录。数据库内容分为作者小传与著作目录、版本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相亲工厂     
当一个人孤独地在京城过完2004年的农历新年后,韦嘉(化名)暗自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时她即将迎来自己的31周岁生日。  相似文献   

8.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廖金英  谢太平 《新闻界》2005,(1):100-101
2004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上,一位南京师大附中的教师以化名发表了题为《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作为对前不久《扬子晚报》报道的《南京的“高考之痛”》的回应。这篇报道以2004年高考南京本科录取人数前一年少了600人,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为由头,在报道中发表了一些批评南京教育的意见,诸如市民批评南京的学校没有像苏北的学校那样“死揪”;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建设》2007,(12):45-47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素有“人间天堂”、“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园林之城”、“文萃之邦”等美誉,档案资源十分丰富,为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苏州市档案馆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档案局《关于全省档案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泱泱大国,积淀深厚,遗产丰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史哲理,哪个领域、哪个学科,我们都不乏古董与遗训;尤其是文史类,更属琳琅满目。如此这般,自然养就了国人的一股 一览众山小”,或者准确些说,“眸睨群小”的“气概”。表现在阅读上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5)
(一) 化名,这里特指近年我国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种特异现象——记者遇有不宜披露当事人姓名的情况,即可拟一假名取代。并在假名后面加注“化名”二字,以示李代桃僵。 化名一出现,就像稗子潜入稻田,蔓延疯长,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化名,报道社会犯罪为保护受害人用化名;报道尖端科技要保密用化名;报道女大学生求职遇性骚扰涉及隐私用化名;报道新生儿被偷,也为失主化名。似平只有用化名才能处理不宜披露。 这些化了名的真真假假的报道,立即引起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引起读者质疑。新闻能掺假吗?既然姓名可以以假代真,那么报道中的其他事实(信息)、情节、细节、原委、时间地点,以假代真了没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化名”的身影,它是媒体出于特定目的,在新闻中不出现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而用其他符号代替的一种现象1。除了常见的在假名字后注明“化名”,它还有很多其他表现形式,比如“姓氏+某”、“消息人士”、“业内人士”等。新闻作品使用化名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明确规定,一些报道中媒体  相似文献   

14.
李琳琦 《历史档案》2005,1(2):54-58
明清时期的徽州,不仅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乡而名闻遐迩,还以“人文辈出”、学术思想发达而著称于世。徽州是执明清商界之牛耳的徽商的桑梓之邦,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学术思想——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的故乡。“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平选中,阳江台的系列专题《“阳江才子”系列之“画郎”篇》(以下简称《画郎》)脱颖而出,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一等奖。评委称赞它是“广东建设化大省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系列专题节目,它凸现了阳江建设化名城的化基石和栋梁之才,是一组颇有化底蕴、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鲜明的系列专题片。”  相似文献   

16.
陈维裕 《兰台世界》2006,(21):58-59
王礼锡,是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上的一位杰出的战士,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政论家、社会科学家。由于英年早逝,故不为现在的人们所熟知,但他生长于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杰地灵”美誉的庐陵(现江西省吉安市),这里有孕育文天祥、胡铨等人“人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邦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邦公司)是1993年由日本I.N.T.株式会社在北京投资成立的一家印刷企业,投资总额2900万美元。日邦公司秉承“努力认真地工作,未必不出错;不努力认真地工作,一定会出错”的准则以及“急客户所需,应客户所求”的服务宗旨,为客户提供最好的印刷品质和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如同说到金庸必然会说到梁羽生一样,说到梁羽生,必然会提到金庸.原因无他,概因两人承前启后,同为“新武侠小说”奠定了基础.用梁羽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化名“佟硕之”的文章所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两人写了10年后,在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均名声大振.武侠世界历来讲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讲究个江湖一统.现在,江湖上居然出现了两个“高手”,有论者便将二人比作周瑜和诸葛亮.三国是大“江湖”,有瑜亮相争之说;武侠世界虽小,也是“江湖”,梁、金二人相争之论鹊起.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年底以来,足坛扫赌打黑行动已持续了一年。其间,打黑报道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是不得不指出,在众多的打黑报道中,虚假新闻之泛滥,简直到了明目张胆、登峰造极的地步,“今天造谣,明天辟谣”成为打黑报道的一大乱相,化名、匿名甚至故意杜撰“爆料人信息”,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足坛在打黑,那么由谁来治一治打黑中的涉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本论述如何用有特色的内容设计展示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享誉世界的化名人齐白石的艺术人生,作对“齐展”陈列明确定位,解决了如何找好角度,选好标题和处理好自述与他述关系,自述与展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