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闻仲 《今传媒》2009,(11):47-47
号称"清华四教授"之一的陈寅恪,是近些年来被学界和媒体频频关注的当代学人.西安某都市报不久前刊发文章,谈及陈寅恪的两件往事,一件是被"热炒"多次的"剩饭":1953年,陈寅恪以"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为条件,婉拒中国史研究所所长一职;另一件是二战期间,陈寅恪赴英国讲学途中曾在香港停留,日伪机关请他留下服务,亦被陈拒绝.  相似文献   
3.
4.
闻仲 《今传媒》2005,(7X):58-59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种情况,蒋金锵同志在理论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正确把握报刊批评的标准--三谈审读与报刊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仲 《今传媒》2003,(1):10-12
衡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没有标准,报刊批评更是不能例外。这是因为,第一,报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及其政党、各种社会集团出于阶级的本能,都要利用新闻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这就使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在对新闻作品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闻仲 《今传媒》2003,(2):13-15
主体和客体是报刊媒介批评的两个基本要素。主体指批评的主体力量,即由谁来进行批评;客体指批评的对象,即包括报刊在内的媒体。批评客体的发展数量要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定,批评的主体则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不断壮大批评主体的力量,让报刊批评走进大众,形成报刊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促进报刊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闻仲 《今传媒》2006,(4):21-22
近些年来,由于文化环境的相对宽松和引进多、输出少的对外文化交流日渐活跃,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一些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了问题。“我们以什么立场、观点来评价媒体”,就是这种反常现象在媒介批评领域的一个反映。某大学的一名教授一直想为研究生开一门媒介批评的课,这本来是值得大加赞许的一件好事,但这位教授却感到开这门课“难度太大”。他在给一本取名为《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的论著写的序言中说:“最大的困难是媒介批评的一个理论框架——我们以什么立场、观点来评价媒体。对于媒体的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主要著作中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并且预计“这个联合体的生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9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9.
闻仲 《今传媒》2009,(8):45-45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任继愈、季羡林于7月11日辞世.此前的6月26日,华商报社主办的<健康周刊>刊登了一则消息,介绍季羡林先生养生的"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不挑食"的意思很明确:吃东西要杂一些,不要挑三拣四,过分讲究,这对养生当然很有好处;"不嘀咕"出白陶渊明的两句诗:"该死就去死,不必多嘀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日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有关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