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五层次     
一、大教师 这里说的大教师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 ,有爱心 ;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 ,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 ,有没有大称号 ,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 ,他做人、教学都实现了第一流的主动性 ,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 ,有影响力 ,而且有深刻的、系统的、睿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本事 ,后者就堪称大教师 ,亦可称为教育家。二、好教师 比起大教师来 ,有人虽然学问不大 ,讲课也表现不出独特的生动性、灵活性 ,但是他爱学生的心是无比赤诚的、火辣辣的 ;他走进课堂时就全身心投入 ,付出…  相似文献   

2.
宽容的魅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教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都是一些“金凤凰”“白天鹅”.而对“灰姑娘”“丑小鸭”类的问题学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羞辱、体罚,结果造成了,这类学生的逆反心理。泰戈尔有一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间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张安秀 《甘肃教育》2014,(11):26-26
正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心,是教师教育成功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教师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地需要家人、亲友的爱之外,还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没有爱作为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就缺乏交流通道。但怎么去爱学生,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  相似文献   

4.
<正>毋庸讳言,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喜欢乖孩子的。乖孩子听话、中规中矩,能够顺从而完满地贯彻来自教师的教学指令,他们的被喜欢理所当然。而许多乖孩子也确实在老师一贯的喜欢、青睐与赞赏教育中幸运地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也是事实。但对于教师来说,对乖孩子的喜欢与偏爱却很可能在教学中渐渐演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乖孩子意识",也即非乖孩子不爱的职业意念与习惯。而这一意念与习惯在写作教学中却可能对某些学生的个体性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身为人师,我们总是爱这么想也爱这么说: “老师做什么还不是都为了你们(学生)好?!”言下之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细细想来,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想法却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的学生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可成绩却不见起色。他们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学困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懂感情,你爱他们,他们却无动于衷;也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整天忙教学,很少关注我们的情感……现在,这种相互不理解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教师这种"感受"更多,认为自己"要学生学习"、"帮学生补课"都是爱他们,学生不仅没有感激之情,甚至还怨恨教师。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教师没有爱学生,也不是学生不懂教师的爱,关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但实际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人人爱,学生的优点人人喜欢;面对差生,有很多的教师表面不说,心中早已生厌,面对学生的错误,更是雷霆万钧,百般指责。一、学生的错误是教师施教的良好切入点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正视他们的错误,不应求全责备。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错误,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了进步,找到了帮助和教育他们的突破口。如果发现不了他们的缺点,或者他们暴露不出缺点,我们施教的针对性就大打折扣,教育效果更是难以预料了。二、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直面现实,正视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产品若不合格,可以重造;但育人工程是一次性的,不可逆转。所以教育无小事,教育要注重细节。笔者认为,有爱才有细节,一切细节均源于爱。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他才会把自己细腻的情感倾洒在教书育人这片土地上,才会把谋生的职业当成一生的事业去经营。教学多年来,笔者也一直在探寻这种"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张建英 《生活教育》2014,(15):42-43
一项调查显示,40%的学生觉得老师不爱他们,但95%的老师却认为自己爱学生。这两组数据引发了一个热点问题:学生为何不领教师的情?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学生爱的不得法,以为出发点好就行了,没有注意教育方法,甚至简单粗暴,学生怎么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呢?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真爱,并"会爱"。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每个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部分“特殊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数量虽不多,却占用了教师很多的精力,对班级的影响也比较大.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教育智慧,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班主任,更要承担起这副重担,做到因材施教,共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爱心、细心、耐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没有爱就没 有教育’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全心 全意地去爱所有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在实际 教学中’老师总是容易接纳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的荣誉 和骄傲;相反,老师往往很难接纳后进生,他们调皮捣蛋,学习 成绩差’是班里的“后腿”。因此’老师在经过多次教育仍不见 好转之后,就会对他们逐渐失去耐心,失去信心,直至失去爱 心,对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了全面育人目 标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用教师的爱去 激励他们,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好学生,也有所谓的"后进生",一名好教师应该既爱好学生,也爱"后进生"。但在现实中,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因为一名好学生在校会勤学守纪、成绩优秀,很讨人喜欢;而后进生往往会让大多数人爱不起来:他们不守纪律,调皮爱动,故意捣乱,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后进生固然让教师头疼,但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做大力表扬,以他们的优点带动改掉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一、爱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也有权得到老师的爱。”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营养素,是一种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学生,他们更追求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更渴望教师的帮助,一旦他们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亲师的心理会变为行动,会增强信心,不甘落后,暗加努力奋发进取,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可以说,教育教学效果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疑是养成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爱国主义教育却往往会遭遇一些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当“爱”遇上“恨”时,对历史教学以及教师素养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下面我就所遇到的课堂尴尬以及改进的措施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8.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这种爱与父爱、母爱同样无私。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主要体现为: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c学生的思想、生活,使他们各方面健康成长;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宽严有度,保证全体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健康、谐调发展。爱和极受.是人们身「等偏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又需要爱别人。爱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做好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许多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他们也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为,…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他们既不是天生的差,也不是永远的差,差和好、优和劣是相对而存在的,并相互转化.所以,问题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细致地了解他们的类型,对教育和转化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大小病不断;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即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