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丁玲和她笔下的莎菲女士,是叙事学中关于“可靠的叙事者”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却遭到作家和研究者的否认和漠视。从文本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入手,从创作转向、忠诚证明和作家对真实人物与文学形象处理的正相关-负相关等方面,可深入探讨并证明作家与莎菲之间的精神与经历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与川端康成文本的解读,聚焦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以平行比较的手法比较了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不同特质的人物的相通处及其差异性,力求予以新的阐释.以此揭示作家的不同精神个性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格非是一个十分讲究小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艺术的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里,这一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部作品中,格非更加关注如何将小说的结构与所表达的思想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欲望的旗帜》这部作品的结构与思想内涵的分析,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及物”的结构特点与“不及物”的人物状态特点以及上述特点所勾勒的当下人们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悟空传》是对中国古典丈学题材另类创作的产物,是新时代作家受中西文化双重影响的产物。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三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对文本中人物进行剖析,从而对文本思想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以西方新叙事学的“横向窗口”“嵌入窗口”概念为方法,对《九十九度中》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在“横向窗口”和“嵌入窗口”的自由交叉转换中,叙述总是趋向两组“喜”与“悲”的四个故事,这种结构产生了特殊的美学效应:传达作家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于人生的理解;让互相关联的人物在各自的心理内容中形成差异和反差,以此刻画人物。文本在无限虚拟中,自然构成无边无际的网,寓意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而作家裁剪下来的若干人物的故事和场景,正是作家对于生活发言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纳博科夫的小说文本中充满了丰富的戏仿现象。在纳博科夫笔下,戏仿不仅是具有讽刺性或滑稽性的文本游戏,而且是建构文本局部或整体的结构、设置人物与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通过戏仿,纳博科夫展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如何对世间现象、主体意识进行诗性重现,探究了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戏仿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生产,更包含作家对文学创作行为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师:作家刘绍棠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艺术——传奇性与真实性结合,《蒲柳人家》(节选)中,作者重点塑造了三个人物: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何满子,他是如何将他们身上的传奇性与真实性结合在一起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抓住相关的内容和语句,具体细致地感受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传奇性与真实性.我们先来感受人物的传奇性,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8.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9.
林白(1958年-),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因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而受到文坛得关注。《北流》(北京出版社,2021)是作家以回望与追忆作为叙事视点审视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非连贯性、跳跃性、片段式的回忆来完成文本叙述。本文试图通过主人公的个体身份、人物的群像以及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风格三个方面浅析小说《北流》充满不确定性、破碎的、双重关联的叙事结构。以此来更好地阐释文本的独特性,使读者对林白的小说能够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作家笔下的人物”。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揣摩、学习作家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也就成了教师要关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走进人物,关注学生,深入文本是教学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依 《海外英语》2013,(16):205-206
William Faulkner is one of the most imaginative and intelligent American novelists who enjoy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His novel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novels that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to analyze the bitterness and tears of Compson family throug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相似文献   

12.
13.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有关《狼来了》的道德劝诫故事虽然已被讨论过,然而其中有些模糊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及时澄清。这个故事的劝诫逻辑是从一个对行动者自身利益有影响的坏的后果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遵守道德的约束,人们往往直观地把这种逻辑归结为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进而对其展开批评。其实,功利主义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个故事。作为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的后果主义伦理学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和<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此文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分析小说产生的地域差别的同时,考察两位作家关于时间、空间及理解生命的差别,列举出两位作家在历史文化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并探究造成它们差异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狐狸和山羊     
One hot summer day, all the springs and brooks weredry. A fox felt very thirsty and wanted to have a drink.Hestole into a farmyard, but ran away quickly as soon as hecaught sight of a dog.一个炎热夏季的某一天,所有的泉和小溪都干涸了。一只狐狸感到口渴想喝水,他溜进一家农家庭院,但很快跑走了,因为他看见了一只狗。At last he saw a well and came up, but the water wasquite out of his reach.最后他看见了一口井并走了过去,但井水很深,他喝不着。He tried again and again to reach it until he suddenlyfell …  相似文献   

17.
译文:狐狸与小河有一次,几只狐狸口渴了,他们来到河岸边找水喝。但是水流太急,水又很深。他们不敢走得太近去喝水。其中有只狐狸想羞辱他的同伴,以显示自己的勇敢。他说道:"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看!我还敢踏到水里边去呢!"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30(9):27-27
一、故事内容 It is a nice day.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 They work and sing happily. A boy is shepherd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He is having a rest under a big tree. "Hmm, so boring. There is nobody here to talk with me." The boy is waving his whip (皮鞭)- "Oh, I have a good idea. I am sure people will come soon." He stands up and starts to shout, "A wolf is coming. A wolf is coming. Help! Help!"[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熊和男孩     
《英语辅导》2016,(6):8-9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两个男孩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熊,危难当前,他们会为彼此伸出援手吗?如果你的朋友有困难,你会伸出援手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