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有一天,大人带孩子出来画画,用大人的说法,是带孩子出来写生。走了不久,他们看到一片树林,大人不再走了,跟孩子说:"就画这片树林吧!"  相似文献   

2.
卖梦     
离畅畅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小树林,比起繁华嘈杂的市中心来,这儿可算是一个幽静的所在了。小野花像散落的星星,鸟儿不知疲倦地啼鸣,除了孩子,大人很少光顾。因为他们忙着工作或挣钱,难得有空闲。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10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由于太贪玩,天黑了孩子竟没有察觉。这片树林实在太大了,他无法走出去。因为害怕遭到野兽袭击,他只好爬到一棵大树上躲起来,等待天亮。天黑了孩子没有回家,父亲就来到孩子平时喜欢玩耍的这片树林里寻找。借着天空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但是,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看见,漫不经心地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不远的地方溜达。儿子最熟悉父亲的口哨了,他马上从大树上下来。儿子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  相似文献   

4.
吴翠英 《家长》2008,(4):29-30
一个周末,张女士带女儿到公园去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带孩子出来玩。于是两家合在一处,大人们坐下来聊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其乐融融。只是不一  相似文献   

5.
带孩子散步,过去我们总是拉着他的手,按照既定目标,拖着他走。孩子想看看路边景物,就催他:“快点!快点!”这样散步,孩子不感兴趣,我们也觉得很累。为什么呢?我们思考了一下,感到关键是没尊重孩子的那颗童心。孩子虽然阅历浅,知识面窄,但他们观察事物也有自己的角度,大人感兴趣的事,他们往往不感兴趣;大人不注意的某些事,他们却津津乐道。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再带他散步时,就先确定一  相似文献   

6.
小猪嘟嘟迷了路,他来到了一片树林中,他带的指南针恰巧坏了,他分辨不出来哪里是北。他害怕极了。可是在野外通过其它方法一样可以辨别出北方。在图中就有三种方法,你能指出来吗?同时,在寂静的树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你能找到他们吗?~~野外生存——方向篇@张静  相似文献   

7.
杜霞 《中国教师》2015,(3):87-88
<正>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看到某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惠特曼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不仅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也有个像孩子一样天天向前走的大人。星星老师就是这样的大人,一个像孩子一样欣欣然向前走的大人,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在走,他的电动单车后座上,有一个小女孩,那是他心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8.
那天晚上,大人们都到村委会去选村主任了,孩子们如同脱缰的野马.乐疯了。他们成群结队地跑到村子后的一片大树林里玩起了捉迷藏。一直快到十点半,才一个个被大人们喊回了家。  相似文献   

9.
同事刘姐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跟同学发生点争执,被对方抓伤了。下午闲暇时,我们几个姐妹就"孩子是融入集体好,还是保持距离好"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执一词,难分胜负,最后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独在办公室一隅的老王听我们讨论够了,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在‘树林’里。""老王,你疯了吧,把孩子放进树林里,不让狼叼走,也得饿个半死呀!"心  相似文献   

10.
(六)关于道歉的故事紧张的暑期培训工作结束了,美国哈特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全体老师和部分受训学员在最后一天的下午相约聚会在视唱教师杰克和南茜夫妇家。当我们这一批客人到达时,主人和先来的其他客人都已经在忙着准备晚餐和晚会的场地了。聚会的场地就安排在主人家的后院,后院的草坪被一大片树林自然地环抱着。这一天没有客人带孩子来参加聚会,因此,在大人们中间窜来窜去的就只有主人家的两个男孩麦克和杰米了。麦克大约七八岁,长得很壮实,他几乎总是在远离大人的地方独自活动,而且显露出很有主意、很会打发玩耍时间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蓝天不寂寞     
村里刚传出几声断断续续的鸡鸣,刘涛便起床了。为了赶上城里的早市,他要走二十里的山路,进城去卖鸟儿。 天阴沉沉的,林子里很暗。只有几颗星星无精打采地在天空眨着眼睛。刘涛慢悠悠地走着。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总会到这片树林里转转,像见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这片白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林旁有条蜿蜒的小河,小河里的水哗啦啦地流着,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唱着动听的歌谣。刘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相似文献   

12.
带儿子从超市出来,我们慢慢地往回走着。忽然,一阵刺耳的哭喊声从身后传来,原来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在训斥看上去也就两岁多的孩子:"我抱不了你,自己走!"年轻的妈妈两手都提着袋子,不肯抱孩子,孩子不懂妈妈的难处,就站在原地大声哭喊,眼泪瞬间  相似文献   

13.
小猴学滑雪     
冬天到了,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树林里一片雪白,美丽极了。小熊、小兔、小猴和跳跳虎都出来了,它们要做游戏,游戏的名字是"滑雪捉迷藏"。  相似文献   

14.
斑斑 《小学生时代》2008,(11):16-20
《小王子》一书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换个角度,所有的孩子在成为大人之前,都曾经这样疑惑过:大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大人和孩子不一样?长大了,我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人和孩子在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知错”的程度以及“知错”所需的时间都会大不相同。因此,大人能认识到的错,孩子未必能认识到;大人可以很快判断出来的是非,孩子未必能马上判断得出来。  相似文献   

16.
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梅敏 《家教指南》2008,(1):47-48
【案例实录】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周末,孙女士带女儿到公园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带孩子出来玩。于是两家合一家,其乐融融。只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闹起了矛盾——原来两个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孙女士礼节性地顺口夸奖同事的孩子“演得比我女儿还棒呢”!不料。女儿听到这语马上就不高兴了,要求回家。到最后竟哭闹起来,弄得孙女士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8.
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因为不稳所以反倒走得特别快,为了维持"动态平衡",有时候简直是往前直冲过去。虽然是在草地上,大人也忍不住要牵手,好不容易"豁出去"放手让孩子摔了跤,却不忍心看他自己挣扎着站起来,忙不迭地去搀扶,理由是草地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的哭叫声、大人的"叫骂"声。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幅"惨烈"景象:一个孩子满眼泪花,拽着他外婆的衣服哭喊:"外婆!别走! 别走!我好好做!我好好做!"那外婆作势要走,没有几步,又回过身来,黑着脸,瞪着眼,喷着唾沫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谁叫你不好好做的?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20.
戴芳 《教书育人》2002,(7):20-21
有人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孩子作文,那么,作文将是一件容易和快乐的事。细细思考,确有道理。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大人们总是首先为孩子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然后扶他站好,再放开手让他自己走。当孩子能走一两步时,大人们又是鼓掌又是亲吻;当孩子摔倒了,大人们又是喊又是打手势,鼓励他们站起来再走。要知道,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鼓励呀。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世间的。同样,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在赏识中学习作文,那一定会硕果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