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崇文区光明小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我能行”教育,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光明小学与北师大共同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探索,研究小学儿童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等课题。1996年提出了“我能行”教育。围绕着“我能行”教育,在不同时期先后提出了“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  相似文献   

2.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一曲朝气蓬勃的“我能行”之歌在光明小学回荡。2007年5月29日,“‘我能行’:教育与新课程同行”活动在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举行,这是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典型案例系列研讨会的第一站,而这首歌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也体现了光明小学“我能行”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白秋力 《成才之路》2014,(12):30-30
北京光明小学教给学生的八句“我能行”是这样说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相似文献   

4.
自信与自知     
成功教育是个好口号。它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目的,有利于在选拨与淘汰双重挤压下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在改变薄弱学校及学习困难学生精神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一些经常抬不起头来的孩子敢说“我能行”,让考试失利的孩子有勇气重新开始,都可以视为成功教育的成功范例,应该肯定。但是,随着独生子女、“421”家庭日渐增多,“小公主”或“小皇帝”们的倾向性问题似乎也在转化。自以为是,不服管理,甚至说不得、碰不得,一触即跳,“老子天下第一”之类的现象,变得稀松平常起来,以至于“我能行”变成“我全行”,变成“不行也行”。至于有些家长…  相似文献   

5.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6.
对不起谁     
尹老师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对我说:“贺老师,我们班学生小胡离校出走了,这是他留下的一封信,你看该怎么办?”我接过尹老师手中的信,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尹老师,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我对不起您,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班集体,对不起学校,我已无脸见人了,只有一走了之。”我一边读信,一边回想起这个学生的情况。小胡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虽然学习挺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好。记得不久前尹老师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小胡啊,一定要加倍努力!如果你下次还考不好,你怎么对得起教育你的老师?怎么对得起辛苦抚养你的父母?怎…  相似文献   

7.
许多幼儿会以很快的速度做出算术题,背出数首儿歌,而当老师委托他为全班小朋友带操,带头做游戏或完成其它任务时,幼儿就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有的当时就对老师说:“我不会”“我不行”,甚至个别幼儿还害怕得哭起来,这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他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的心中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如果老师打开“我能行”的门,看到的将是智慧、潜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逐步认识到掌握教育时机调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精神财富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去年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任社会课的老师病了,我又因参加教研活动,只好安排学生上自习。 刚刚自荐做班长的彭博同学找到我:“老师,您不是让我们交一篇写春天景物的作文吗?我想带同学们到学校的小花园看看,可以吗?”“不行!”我说。“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您会同意的,在教室里等我的好消息呢!”“学校再三强调安全问题,你们…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书上看到“这怎么能行呢”这句话时,目光便会停下来,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老师的形象来。张老师是我初中时的语文教师。记得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已响,同学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新老师。随着脚步声,张老师跨进教堂,劈头劈脑一句话就是“这怎么能行呢?”话倒缓和,语气却是严肃的。课上到一半,张老师提问了。第一个被问的凑巧是我。“哎呀,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心里一慌,脸也涨得通红,没精打彩地低了头。突然,张老师又说:“这怎么能行呢?”我马上  相似文献   

11.
“我能行”的提出,是希望通过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解读“我能行”这三个字的时候,有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教师重激励学生参与活动,轻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及活动结束后的肯定性评价,最后导致学生“我能行”的思想未能很好地培养。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中,面对冷场,科任老师经常用激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要相‘信我能行’。”可我们的学生却反映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任何事都能表现出“我能行”的心态呢?我想,关于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爱因斯坦在一…  相似文献   

12.
回味教育     
2003年暑假,刚刚读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邀我参加他们的聚会。两张大圆桌挤了将近三十个人。席间,王思维自豪地对我说“:于老师,您知道咱们班48位同学,有多少考上了大学?41!其中36位本科生,5位大专生!彭晓明是徐州市去年的高考状元,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王思维说的“咱们班”,指的是我和杨晶带的徐州市鼓楼小学六年级一班。这是一所普通小学的普通班。该班48位学生1990年入学,1996年毕业,我和杨晶带了整整六年。当时小学升初中要考试,我班有17人考上了重点中学——三中,其余的学生就近入学,二中、四中、铁路中学都有。一转眼又…  相似文献   

13.
“学法”五题郭建停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言下之意,“学法”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显然,教师只把学生看作简单的知识容器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老师的一句“你能行!”、“你真棒!”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久而久之,孩子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师“你能行”、“你真棒”信息,内化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你能行。记得上一学年,我班有个叫任萌的孩子,我发现她上课老走神,作业写得很潦草,单元测试不及格。我很纳闷,一个很聪明  相似文献   

15.
什么!竟然让我监考六年级的学生?我吓了一跳。“对,因为学校组织行为规范常识考试,让每个班的班长当监考官.所以你一定要当好。”班主任张老师一脸严肃地说。要说当监考官,这可是我们每个学生都企盼的事呀,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17.
“我能行“教育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把做人做事的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体验成功。我校少先队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我能行”实践活动,帮助队员在实践体验中树立自信、增强自信,从而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感受“我能行”。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让学生都拥有这样的心态,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不二法门。三年半前,如如由长沙市的一所普通小学转入我班。她要么经常上课无故发笑,要么呆呆地看着  相似文献   

19.
学校每学期要进行历史考试,考场上常有作弊发生:有交头接耳者,有抄书者,有夹带小纸条、传递小纸条者……。为杜绝作弊行为,学校常常采取分班考试,增加监考人员,对作弊者行政处分等措施,这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彻底杜绝。既然杜而不绝,能否借助于疏导呢?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从而达到根治考试作弊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学生对历史考试目的的认识为什么要考试?学生的回答五花入门。笔者曾用五项内容围绕“你怎样对待考试”这题目,对本校初二、初三两个班一百名学生作了调查,结果: (1)认为“考试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的有二十九人; (2)认为“考试是老师检查我”的有二十八人; (3)认为“我考试为得一个好分数”的有十六人; (4)认为“我最讨厌考试”的有十九人; (5)在其他一栏中填“考试是检查学生一阶段中学习情况”的有八人。  相似文献   

20.
我校开展“我能行”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我校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的现状,学校提出“我能行”教育,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儿童喜欢被赏识、称赞、鼓励、肯定,教师多次鼓励学生说“你能行”,会提高儿童进步的内在积极性,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