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经典童话作品.人教社<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选人时,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陈述的:"一个一眼就可以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惹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最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自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更深入一些."  相似文献   

2.
陈丽萍 《现代语文》2006,(12):34-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体会精妙语言,把握人物形象。3.发挥丰富想像,深入理解主题。教学重点:体会语言,把握形象。教学难点:训练想像,深化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圈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解决。2.试着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可填词、短语等,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将来结识一位大师。他用他的童话唤醒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他也用他的童话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丹麦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深刻地抨击现实、无情地斥责封建统治的童话杰作。这篇有趣的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赤条条地参加游行的夸张描写,无情地剥去了统治阶级的画皮。  相似文献   

4.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文中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在看似啼笑皆非的故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文章将重新解读该文,探寻在这场骗局中暴露的人性弱点,揭示文章深意。  相似文献   

5.
<神甫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是普希金给世人留下的完整而珍贵的5篇童话诗之一.从作品的词语选择来看,整篇童话的语言简单明了,来自口语与民间,但富有哲理性;从作品的句义和句子结构来看,整篇童话的句义有隐意夸张和明义夸张的特点,使得诗歌故事情节呈现合理化和趣味化倾向;从作品的语篇布局来看,整篇文章是由4个场景、多重矛盾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一、说明本部分内容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作品主题思想及写作手法之后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和想像、联想能力以及美好情感而设计的一节开放性、生成性、多元性的语文课。   二、实录师 :这篇童话令人啼笑皆非。全文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故事情节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大臣助骗 ,老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实这出骗剧都是由两个骗子一手导演的。读完全文后 ,我们不禁对骗子深恶痛绝 ,恨不能置之于死地。那么你如何评判文中这两个骗子 ?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你的见解、观点。(学生静思片刻…  相似文献   

7.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老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以凤鸣山中学的热情欢迎所有老师,好吗?(热烈掌声.)谢谢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皇帝的新装》.(师板书课题.)哪位同学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时候? 生:我第一次看这篇童话是六岁时.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它是一篇童话.他六岁就看了,真不错.你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8.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与“掩耳盗铃”一样,已成为“自欺欺人”的代名词。这篇童话最早由鲁迅、周作人兄弟俩在《域外小说集》里介绍到中国。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里曾这样介绍:“《皇帝的新装》本见西班牙曼努尔著《卢堪诺尔伯爵》第七章,安徒生然取其事,改作此稿……遂弥觉轻妙可喜。”《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出丑剧。写了一个愚蠢至极,但又自作聪明、刚愎自用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捉弄而出乖露丑的故事。文章开篇介绍这位皇帝,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孩子在呼唤童话,童话在呼唤孩子有一篇文章说:一位教师走进高中班教室,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个白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道:“白粉笔点。”问还有不同的答  相似文献   

10.
汪敏 《教师》2012,(36):61-6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华东师范大学吴玉茹教授的一句话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引领。她是这样说的:"学一篇童话要记住一个故事;学一篇童话要明白一个道理;学一篇童话要学会一些表演方式、方法;学一篇童话要积累一些字词句。"要教好一类课文,除了对目标教材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又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脍炙人口的著名童话。集体备课时,我注意到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出现了这样一段话:“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一定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相似文献   

13.
最初认真地读《皇帝的新装》,还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只觉得这个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还包括城里的大人们实在是可笑。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大家却都异口同声地说皇帝的新装怎样地漂亮,睁着眼睛说瞎话。皇帝呢?光着身子的样子也很可笑。后来年事渐长,没有再认真地读这篇童话,但这篇童话的内容却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议论到一些话题,诸如说真话问题、虚荣心问题、世故与天真问题等等,常常用皇帝的新装来作例子,也自以为对这篇童话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我这次重新再认真地读《皇帝的新装》,却不但再也笑:不出来,心头反而有了一种悲凉的沉重,同时,一种由衷的感慨也相伴而生:深刻与丰富往往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这篇看似简单的童话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之所以历久弥新,关键就在于该文奇巧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说,每一个情节都有意蕴,每一处描绘都有匠心。而我觉得自己的阅读,最有心得的地方是:"‘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一句。浓缩到一个字上,那就是——叫。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不同凡响,深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的佳作。作家面对现实,立足生活的真实,深刻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斥责了封建统治者。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深刻地揭露了看得见的皇帝及大大小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专题中的一篇童话。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童话最大的特点,便是想象奇特。如何让学生感受想象的奇特呢?我以为,以故事为圆心,以神奇特点为半径,童话课才有真正的"童话味道"。一、天马行空说神奇教室应该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地方,我们的课堂也应按照孩子的本性去设计,这样才能获得勃勃生机。在开课环节,我放弃了传统的"对课题质疑"或"从课题知道了什么"的方式,而是以"神奇"为话题,以孙悟空那根神奇的金箍棒与小红帽从大灰狼肚子里跑出来的故事情节作为想象的原材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后来被抽掉了。据叶至善先生说 ,是因为常有教师、学生写信请教这篇童话的主题、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叶老无法一一回复 ,只好请求教材的编者将其抽下来。其实这是一篇不难理解的文章 ,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少年儿童。作者写作这篇童话 ,首先得让少年儿童能读懂 ,所以 ,从语言到故事情节到主题 ,它都应是易于理解的。这篇童话的意思 ,主要是反对空虚、反对骄傲 ,提倡踏实、提倡谦虚。这在《叶圣陶童话选》的《后记》里可以得到印证。《后记》里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我当时认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8.
教材 “交换”商店 (见本刊1996年第6期第20面) 作品赏析 这篇童话紧紧围绕“交换”二字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浅显易懂、纯朴自然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小熊与小猴互换礼物,并为他人提供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有一个重要而有趣的情节,这就是以皇帝为首的人们自欺欺人达到高潮的时候,一个小孩子勇敢地站出来道破真情,揭穿了骗局。对这一情节的创作意图,《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称《用书》)是这样阐述的: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  相似文献   

20.
初一册第八单元【学练要求】一、单元学练要求1.了解童话、寓言、神话的一般特点。2.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3.理解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感悟课文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学习做读书提要。5.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二、篇目学练要求(表见下页)【学法提示】1.《皇帝的新装》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来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从写人记事的角度看,它和一般记叙类作品没有多大差别,学习方法也可采用记叙文或小说的方法来处理。但还应抓住童话的特征来进行。除了由想象、联想而构造的虚幻故事情节,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