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训世评话》作为一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近代汉语语料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非汉语成分。本文梳理了《训世评话》中“害羞”一词和短语“等一会(儿)”的特殊用法,并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并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存在书证滞后的现象。本文对《训世评话》中的语词与《汉语大词典》对读,主要对《汉语大词典》中所举初始例证可提前至《训世评话》进行考察,藉此来说明《训世评话》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5世纪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但其语言成分比较复杂,既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北方话口语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可能受编者母语影响或元白话影响而产生的非汉语成分,还有一些南方方言成分和文言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考察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认真鉴别,既要避免误将非汉语成分当作当时汉语的特点,也要避免误将汉语固有的用法当作"非汉语用法",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训世评话》白话中"妖怪""感动""谢拜""晨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同时期或较早的汉语文献中已有使用,"妖怪"和"晨早"在现代汉语南方方言中仍有使用,不宜将其视为"非汉语用法"。  相似文献   

5.
《训世评话》文白对照,从共时平面上反映了15世纪初汉语口语面貌,也从历时角度上反映了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演变概貌。本文以语义为单位,先选取其中的12类语义动词,依据其文白对译例证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补充和说明这类动词在明初的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借此为明代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可靠断代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众多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更是将这些民风习俗融入了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中。评话盛于扬州,与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大运河开通后,本就富庶的扬州成为运河的交通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行各业的繁荣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扬州评话日益兴盛。《水浒》是扬州评话中最具声誉和特色的传统书目之一。它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全书共六个部分,各部分可依序衔接,亦可独立讲述。  相似文献   

7.
从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到福州评话《新茶花》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9世纪末流行一时的茶花女故事在中国传播、本土化的过程。福州评话《新茶花》不管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对《茶花女》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但其发展与几乎同时代、同类型的作品《孽海花》又有所不同。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受到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及西方思想观念的洗礼,尤其是评话的艺术形式呈现,使得《新茶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思想观念上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宜春评话,是深受宜春人民所喜爱的一个传统曲种.评话是只讲不唱的,宜春评话却说唱兼有、偏重于唱,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宜春评话"的历史渊源及其当代发展做了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趋同,如果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塑造出该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扬州评话是扬州乡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其中《皮五辣子》反映了扬州传统文化的诸多特征,它的影响不仅仅在评话艺术本身,而且通过这部书,外国友人能读懂扬州人、扬州文化。笔者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以扬州评话《皮五辣子》为样本,用霍恩比的"综合法"法研究《皮五辣子》中的方言。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文学成就与她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一些民间艺术对她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扬州评话谈起,借助文艺心理学理论,探讨扬州评话这一口传艺术对赛珍珠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平话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概述广西平话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结论性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的是广西横县平话的语缀。文章发现 ,该话除了一些特殊的语缀之外 ,还具有以下十分突出的特点 :中缀相当丰富 ,且集语缀、曲折形式、重叠形式于一体 ;后缀中“儿”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相异 ,它作为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且与福建永春方言的“仔”尾极其相象 ,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方言分区讨论中,深受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广西的"平话"问题,其焦点在于"平话"要不要"独立"?要不要"升级"?"平话"作为一种散布桂北桂南许多地方的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结合土话的情况来考虑这些"平话"的问题.在各个"平话"点的归属基本明晰的前提下,再来进一步研究南北"平话"是否应该整合为广西自治区内一个汉语方言区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桂南"平话"跟桂南粤语(白话)关系密切,彼此的语言特征同多异少,可以考虑归入桂南粤语作为有特色的一支.从汉语方言分区的总体格局出发,联系汉语七大方言区来考虑,"平话"的情况还不足以提升为与现存七大方言并列为汉语方言分区中第一层次的方言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宁远平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和几个特殊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临桂四塘平话中的可能补语进行考察。对其涵义、形式、语义及语法特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打破平话研究中重语音轻语法的局面,具有一定的语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选点和计量统计方式,对桂南平话古入声字的今读情况进行描述,分析探讨其演变类型、规律,试图揭示桂南平话固有层次语音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广西的汉语方言十分丰富,其中平话是使用人数最多,也是广西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北湖村平话的声母及其特点的描写和分析,揭示北湖村平话音系声母的主要特征,为平话的研究提供这一方言点的语音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广西桂北平话及相关土话的持续标记划分为"出"、"餐"、"倒"、"紧"、"起"、"哦"、"咿"七大类型,说明各种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西宾阳县平话与南宁白话的词汇比较,借助词汇的词形、词义的异同探讨二者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属于宾阳平话独具特色的词汇,藉此追寻宾阳平话词汇演变的轨迹。由此检验语言稳定性、差异性、丰富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