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培养学生幸福感对于德育实效性问题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动力,有助于德育的知情统一和知行统一。从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方面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幸福感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我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处于这一转型期的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赋予德育新的意义。明确学校德育功能,探索新的内容,应用有效措施,以达到学校德育的提升。一、明确功能,增强德育的紧迫性社会转型期的职业学校德育功能,应该从政治、文化和社会性层面得到体现。首先,学校德育的政治功能要加强和提升,学校德育的政治功能是指导学生政治行为的最基本功能。学校德育规定了学生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理念,成为一种内化了的政治行为规范,影响着学生对政治…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文芳 《文教资料》2011,(5):143-146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多种。隐性课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与正规课程相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隐性课程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德育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教育因素,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的对象是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主体性人格,紧扣德育原则,植根现代学生的特点寻求现代学校德育的切入点,互补传统和现代德育的方法,才能发挥现代学校德育的功能。本针对现代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着手,论述了如何实现技工学校德育的完整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是指对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于学校德育过程的研究.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有利于彰显学校德育意义,促进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有利于完善学校德育功能,构建德育新模式,为德育过程创设德育体验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带来丰富的资源,实现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学校德育研究的有机结合.湛江雷州半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其中以雷州文化为代表的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长期为当地学校德育实践所应用.实践证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学校转变德育方式,改变学生的德育习得方式,促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形象化,合理建构德育资源和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课程,它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与行为素质的培养,现代少先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德育效果的增强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良好的榜样和先锋作用,能够带领学生积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而大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德育进步。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少先队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现代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使我们必须全面反思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应从单纯的社会教化功能转向社会教化和个人发展功能并重。社会化和个性化既是个体发展的目标,又是学校德育的双重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在德育过程中相辅相成。学校德育的使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要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就要将学生看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体。指导学生的社会交往是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德育场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德育场,简言之,就是指由学校内部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校教学环境.从德育论的角度看,学校德育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的主要环境.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干预学生的品德发展,塑造学生的个性与价值观.从而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德育功能.探讨学校德育场的这些功能,对于从新的角度探索学校德育规律,提高德育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新课程理念的关键环节,在学校德育中,作者认为学校德育审美化教学是实现这一关键的有利方式.学校德育审美化教学首先要构建审美化德育场,再实施德育审美化教学.学校德育审美化教学的教育功效主要体现为激励功能、整体功能、陶冶功能和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对于学校德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最为亲切的乡士德育资源,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感受到亲切的乡士教育;有利于转变和完善学校德育方式,完善学校德育功能,构建德育新模式,为德育过程籍以创设德育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将地方民俗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积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深厚的德育意蕴,主动将地方民俗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而丰富的乡土文化学习内容,通过拓宽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民俗的文化魅力等,都是发挥地方民俗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政府重视,大学配合,社会支持;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核心道德价值观明确;德育教材形象生动;课堂教学开放;重视公民教育。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应借鉴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做如下改进:德育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借助学校德育工作,所以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而必要,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使德育复杂和艰难,目前仍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我国学校德育的意义、取向和使命,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依托学校人文环境的德育渗透功能,创新使用多样的德育模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构建学生自主性德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井维星 《现代教育》2011,(10):13-13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当前中职德育还比较薄弱,要充分认识德育功能;要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具体内容,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策略和途径;要完善德育管理体系,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德育制度中存在有悖人本主义的方面,表现在学校德育制度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对忽视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尊重;制度制定中学生缺位,德育制度缺乏代表性;德育制度的功能定位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不是积极健康行为的养成。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应按照人本主义创新德育制度,使德育制度以服务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优化学校德育制度质量,提升德育制度的代表力;把德育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德育制度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7.
德育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同时提出更新观念,关爱学生,构建情景化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载体和方法的多样化等拓展德育实施的途径,突破学校德育的封闭性,整合社会、家庭德育力量,尽最大可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抓住受教育接受者的心理准备、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引导学生的知行转化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控制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影响德育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德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手段。如何测评其德育功能?本文从测评的内容和方法方面作一论述,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叶志发 《考试周刊》2014,(28):185-185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方式与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实际,充实德育评价内容;大胆探索,改进德育评价方式,是推动中学德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作者从德育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实验效果等角度阐发对于德育教学评价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