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孙吴政权针对北方敌对政权采取的基本守国政策是"限江自保".在军事上,"限江自保"即依托长江,而守在江北.孙吴荆州、扬州众多的"险要必争之地",实际反映了孙吴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孙吴"限江自保"政策,为后来的东晋南朝政权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所形成的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 ,联盟的缔结始于荆州之争 ,也随着不同割据势力对荆州政权的争夺而不断强化和弱化 ;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的主动 ,因而从其主观上看来 ,吴蜀联盟更是孙吴“限江自保” ,乃至“总括九州 ,志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3.
孙吴与曹魏、西晋相抗衡,南北对峙达七十余年,"限江自保"是其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在充分考虑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应对当时复杂局势的较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孙吴通过全据长江、构建防线、积极保江,成功实施了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王永平教授的新著《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这本论文集汇集了作者的十八篇专题学术论文,对孙吴的政治文化作了新的探索,内容涉及孙吴上层的政治运作、权力斗争和江东学术文化等诸方面的问题。政治史论十四篇是全书论述的重点。第1篇《论孙权父子之“轻脱”———从一个侧面看孙吴政权之性质》,堪称是全书的总纲。此文对孙吴政权的性质作了一个全新的估量,认为孙吴政权与曹魏与蜀汉相似,“而与西晋有异”。作者认为三国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都为“寒族,非儒家”,而“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相似文献   

5.
孙吴政权的创始人孙坚,吴郡富春人,相传是春秋曼国名将孙武的后代。他与儿子孙策、孙权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鼎足一方的东吴政权。一、孙吴政权的创建与世家大旅的支持。南方的土著大姓有吴郡吴人顾、陆、朱、张,吴郡钱塘全氏,吴邵阳羡周氏,丹杨朱氏,会稽之虞、贺等。南渡的北方大放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场所。北方的世家大族带领他们的宗族、宾客和部曲避难南渡后,迫切需要依附于某个强有力的人物,以求在南方站稳脚跟,既可进,也可守、江东以吴郡顾…  相似文献   

6.
山越,是江东六郡山区土著的泛称。从公元195年孙策渡江进入江东开始,山越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与山越的关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孙氏政权的内外政策。从195年到280年孙吴灭亡的八十年中,孙吴与山越的关系怎样?有“善用兵,见策知变”、(1)“观古今之成败,能先见事机者”之誉的孙策、孙权是怎样制定他们对山越的政策的呢?似乎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三国孙吴统治湖南达60多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揭示:孙吴政权对湖南人民的赋税剥削是比较重的,并将湖南变成了它的财税搜刮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9.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对“三限”政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要求凡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都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律不准招收自费生、借读生,或以自费班、特长班名义招生收费。  相似文献   

10.
刘表荆州政绩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刺史刘表在依靠地方豪族建立“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地方政权后,据地江汉,从容自保,安定州内,发展化教育,使荆州保持近二十年的稳定,出现了“财谷如山”、“民又丰乐”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山越是孙吴时期活动频繁的一个民族。安徽境内的山越具有人数较多、分布较集中的特点。他们与统治阶级展开了激烈且形式多样的斗争,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孙吴政权对山越人民残酷镇压的背后。有着客观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保坤 《中学文科》2007,(10):131-132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赵匡胤靠“黄袍加身”夺取政权登上皇帝宝座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和其弟太宗赵光义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便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二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三是控制军队,四是发展科举制度,五是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政策     
■教育部出台六项措施要求公办高中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对“三限”政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要求凡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都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律不准招收自费生、借读生,或以自费班、特长班名义招生收费。“三限”政策是指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三限”政策是规范学校招生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谶纬的地位特殊而且重要。三国时期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分时期,而孙吴地区则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地区,对孙吴政权的定都与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部势力对孙氏集团的抵制;二是山越等少数族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期最突出,表现为山越等少数族对孙吴政权的反抗;三是农民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后期最明显,表现为农民针对孙吴地方政权乃至中央政权的大规模暴动。  相似文献   

16.
兵户制度是孙吴政权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三国鼎立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着保证战争对兵力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就孙吴兵户制度的一些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证,陶渊明《咏贫士》中的“阮公”为阮修,“惠孙”为孙钟。“阮公”其人之郁而不明,是由于相关史料的残缺,而“惠孙”其人之难窥真面,则由于陶渊明有意采取了一种隐晦的指称方式,它既与纬书的影响有关,也由陶渊明父、母两系先人与孙吴政权的特殊关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李承晚时期是美韩同盟的奠基阶段,同盟对外遏制共产主义与对内规制盟国行为的功能通过美国对该政权的政策得到了生动体现。通过解读美国对李承晚政权内外行为的政策,可揭示出该政权在美国决策层中形成“价值”与“负担”的双重认知,进一步剖析美国在冷战背景下由国家安全和制度竞争双重目标带来的决策困境——在遏制共产主义与规范盟国行为之间的两难选择,从而以李承晚时期美韩同盟为个案,探讨冷战时期的政权特性与同盟关系之关联。  相似文献   

19.
《史记·河渠书》:蜀守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注引《括地志》:“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笮桥水,一名清江(接《寰宇记》成都汶江条作流江),亦名水(外)江,西南自温江县界流来;郫江一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受战争影响,苏北地区大片荒芜,教育事业无法开展,苏南地区在孙吴政权的管辖下教育活动自有特色:孙权重视子弟教育,鼓励将领学习文化;孙休注重学校建设,鼓励官吏子弟入学;吴郡地区以大族家庭教育为主的私家教育相当活跃,为东吴以及后来的西晋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