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吴的始祖是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政权。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其弟孙权继位。东吴的都城本在吴郡(今苏州),公元209年,孙权从苏州迁都至丹徒(今镇江),筑子城名铁瓮城,是镇江有城的开始。后来孙权又迁都至秣陵(今南京)。孙权继位时,年仅15岁。当时东吴形势  相似文献   

2.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王永平教授的新著《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这本论文集汇集了作者的十八篇专题学术论文,对孙吴的政治文化作了新的探索,内容涉及孙吴上层的政治运作、权力斗争和江东学术文化等诸方面的问题。政治史论十四篇是全书论述的重点。第1篇《论孙权父子之“轻脱”———从一个侧面看孙吴政权之性质》,堪称是全书的总纲。此文对孙吴政权的性质作了一个全新的估量,认为孙吴政权与曹魏与蜀汉相似,“而与西晋有异”。作者认为三国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都为“寒族,非儒家”,而“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有关山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关于山越的渊源研究,学界一致认为"山越"之名见诸于史书,最早为<后汉书·灵帝纪>,嗣后关于山越的记载,史不绝书.对于山越分布及社会状况的研究,分歧不大,基本上是维持在今长江以南的闽、浙、赣、皖、苏等省交界地带.有关山越与孙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地考察、概括和总结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昭作为孙吴之重臣辅助孙策、孙权兄弟平定江东,确立孙权的统治地位。但随着北方局势稳定,张昭主张顺应曹操的招降,而与孙权的割据战略发生冲突,从而被排挤出军政决策中心。孙权称帝后,张昭位终不至丞相,且不断下降。作为儒学士大夫的代表,张昭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他与孙权及其亲信的冲突,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张昭对孙吴学术文化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已公布的走马楼吴简来看,临湘吏民的“叛走”集中在嘉禾二年十月至嘉禾四年上半年。其原因是吕岱屯兵沤口与潘溶讨伐武陵蛮夷这两次军事行动所导致的临时性徭役过于繁重。临湘百姓“叛走”的方向是临湘周围的泠道等县。这些地区有较为偏僻的山区,为山越等蛮夷聚居之所,“叛走”吏民遂与蛮夷杂居。孙吴国家采取暴力讨伐与怀柔招诱的方式,迫使大部分山越等蛮夷与“叛走”吏民出山,成为编户,另有部分则被赶往更偏僻的地域。这个过程就是国家不断开发内地,强化对地方社会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越对于孙吴,南中对于蜀汉,二者之间颇有相似之处,对于这二者的比较是有工作可做的,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山越与南中的构成成分来看:第二从两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第三从征山越和平南中的背景来看;第四从对善后的处理来看。笔者尝试着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便了解两个民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给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坐落于资水之北的古城益阳,在孙吴统治时期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吴蜀奋力争取的古战场,而且是孙吴镇压山越人反抗的据点之一。所以,在半个多世纪里,孙吴一直将益阳置于部都尉下进行军事管理。  相似文献   

9.
孙吴政权的创始人孙坚,吴郡富春人,相传是春秋曼国名将孙武的后代。他与儿子孙策、孙权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鼎足一方的东吴政权。一、孙吴政权的创建与世家大旅的支持。南方的土著大姓有吴郡吴人顾、陆、朱、张,吴郡钱塘全氏,吴邵阳羡周氏,丹杨朱氏,会稽之虞、贺等。南渡的北方大放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场所。北方的世家大族带领他们的宗族、宾客和部曲避难南渡后,迫切需要依附于某个强有力的人物,以求在南方站稳脚跟,既可进,也可守、江东以吴郡顾…  相似文献   

10.
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都、丹阳、馥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的山越,在两汉时期.一直沉默安分.汉末.政治腐败黑暗.加上自然灾害袭击,严重威胁着山越人民的生存.山越在孙吴腹心地带丹阳、宣城、泾、陵阳、始安、彩、歙诸陵县异常话跃.丹阳郡成为山越的活动中心,也即在今天的皖南地区.孙氏政权镇压山越目的在于:拓地盘,扩大统治颁域;扩兵源.增强武装队伍:掠人口。以供赋役.孙吴进行了同化山越人的政策,三国末年时,山越大部便基本消声敛迹了.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先提出三分天下的大势。但实际上首料天下三分应是鲁肃。鲁肃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与周瑜一同投奔“威震江东”的孙策后又辅佐刚即位的孙权,很受赏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一天,孙权大会群臣后,单独留下鲁肃“合榻对饮”,孙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政。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回答说:“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  相似文献   

12.
孙吴太子师傅制度是汉、晋间太子师傅制度演进中的重要环节。黄武到赤乌四年间,是孙吴太子师傅制度的草创期,此时太子二傅设置不常,权责有违东汉旧制,以将相名官辅弼太子,但未加太子师傅之号。赤乌年间以后,太子二傅常设,并依东汉旧制权责分工,亦出现由将相名臣兼任的新制,说明太子二傅除教授学问、管理官属外,辅弼职能的增强,这一倾向与新制为两晋所继承。此外,从任职者的资质来看,二傅由名儒名士出任,且基本上常由流寓、江东两个士人群体同时并任。从结果上看,出任太子师傅的江东人士基本不得善终,这与孙吴信赖流寓之士,疑惧江东名族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山越是孙吴时期活动频繁的一个民族。安徽境内的山越具有人数较多、分布较集中的特点。他们与统治阶级展开了激烈且形式多样的斗争,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孙吴政权对山越人民残酷镇压的背后。有着客观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谈话,分析江东形势时指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当年孙权还只有二十六岁,而诸葛亮已清楚地认识到孙权的江东政权将成为足以与曹操、刘备相抗衡的军事力量。江东基业的创建非常艰苦,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为袁术跨江与刘表作战而死,时年三十七岁。他没有根据地,死后部曲也归属于袁术,当时孙策还只有十  相似文献   

15.
在孙吴发展史上 ,孙权之母吴夫人与孙权之女全公主曾先后产生过决定性的作用。吴夫人身处孙吴立国前后 ,对协调孙策、孙权兄弟与南北士大夫的关系 ,组建谋士集团 ,决定独立发展的战略等 ,都有定夺之功。全公主在孙权中后期 ,正值乃父与儒学士大夫阶层矛盾激化之时 ,她乘机兴风作浪 ,为其生母争皇后位 ,参预安排权之继嗣 ,挑起孙权顾命集团的纷争 ,目的在于操纵实权 ,从而恶化了孙吴之政治斗争。二人虽同处后宫 ,皆参预朝政 ,但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山越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活动时代历汉晋至隋唐(约当公元二至九世纪),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山区。三国孙吴时,山越人数众多,盛极一时,曾与汉族人民一起,不断举行斗争,以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山越人民对于开发我国东南地区,繁荣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山越的名称及源流战国秦汉之际,我国东南部的主要居民  相似文献   

17.
从已公布的走马楼吴简来看,临湘吏民的"叛走"集中在嘉禾二年十月至嘉禾四年上半年。其原因是吕岱屯兵沤口与潘濬讨伐武陵蛮夷这两次军事行动所导致的临时性徭役过于繁重。临湘百姓"叛走"的方向是临湘周围的泠道等县。这些地区有较为偏僻的山区,为山越等蛮夷聚居之所,"叛走"吏民遂与蛮夷杂居。孙吴国家采取暴力讨伐与怀柔招诱的方式,迫使大部分山越等蛮夷与"叛走"吏民出山,成为编户,另有部分则被赶往更偏僻的地域。这个过程就是国家不断开发内地,强化对地方社会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孙吴政权针对北方敌对政权采取的基本守国政策是“限江自保”。在军事上,“限江自保”即依托长江,而守在江北。孙吴荆州、扬州众多的“险要必争之地”,实际反映了孙吴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孙吴“限江自保”政策,为后来的东晋南朝政权所继承。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孙策     
历来评价三国人物时,对孙策的历史地位是重视不够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之名句,又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对孙权推崇备至。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其不朽名作《赤壁怀古》中,尽情地讴歌了“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但对这位开创东吴基业的孙权之兄、周瑜之友——孙策,却似乎较少提及。本文试就孙策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