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之间可能存在和实际存在的对等问题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矛盾,由此产生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如何对待翻译中的“不可译”,本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汉英互译中的“不可译”成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示语汉译英是应用文翻译的重要部分,有其相应的翻译理论和原则。但在实际翻译中,由于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公示语特征的重视不够,汉英公示语翻译尚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本文从应用文本翻译的原则出发,结合英汉语言、文化及文本差异,在充分重视公示语注重“信息传递目的”这一特征的基础上,以译例对比的方式,探讨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公示语汉英翻译勘误是英语笔译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针对哈尔滨市公示语英译错误,在公示语翻译的笔译实践教学中,要把握公示语翻译学理据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汉英语言中"蓝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本文主要探讨了“蓝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公示语汉英翻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首先对归化与异化翻译之争进行了必要探究,随后重点剖析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我国公示语英译中的运用,旨在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一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作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门面,其英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活动时,翻译工作者应善于语用移情,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转移到英语译文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将在阐述公示语的特点及语用移情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语用移情运用到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以期促进我国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语义及形式效果,译者往往需要根据目的语与源语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各种补偿手段。本文通过引用《围城》(汉-英译本)译例,从汉英语言特点及文化差异两方面分析汉英翻译中常见的几种补偿译法。  相似文献   

8.
宋引秀 《英语辅导》2010,(3):189-192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语法正确、表达清晰的译文不一定能在译入语中产生对等的效应,而译文的得体性才是关键。笔者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对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一礼貌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翻译就是把原表达的信息移植到目的语中去,也就是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在译语言中为原信息找到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本从英汉翻译的角度,对翻译中的语境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一些译例阐明上下、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情景,不同的社会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历史化背境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郑茂 《文教资料》2010,(33):48-49
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受众生活中的特殊文体。本文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探讨了语言和文化在语用等效翻译中的作用,并提出实现公示语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言等效的汉英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作者针对汉译英初学者容易忽视原文理解的问题,结合雅各布森提出的“语内翻译”概念,在总结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汉译英教学中,强调“精析原文词句义”和“明晰重组原文结构”的语内译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做好原文理解,为译文产出做好准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君 《考试周刊》2012,(86):24-24
公示语作为“城市的重要名片”,随处可见。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英双语公示语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并不乐观,误译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语言环境,而且起不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是迫切的。作者首先介绍了公示语的定义及功能,接着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公示语英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研究霍译《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和性格,旨在说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人物性格在译入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必要调适,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精选《中国日报》、《青年报》经典例句,从汉英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和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汉英翻译视角差异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经贸文献汉英翻译存在五类问题:一、用词和语法错误;二、术语翻译不当;三、省译、增译处理失误;四、对原文理解错误;五、忽视中外文化差异,译品丧失语篇功能。提高译者英文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规范翻译市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省译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省去原文或部分原文未进行翻译,它属于译者常用翻译策略之一。目前,鲜有研究关注省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及其认知理据。本研究通过自建三个汉英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选择词和句子两类语言单位,以中文叠词和英文连词为研究窗口,考察省译在真实翻译情境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省译在词和句子层面大量存在;(2)翻译中文叠词和英文连词时,译者均倾向于采用省译策略来翻译,分别占比58.23%和56.55%。理论上翻译需要传递源语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即是要“译”。然而,译者如此频繁使用省译作为编码方式来加工原文,可能是其认知系统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所致。  相似文献   

17.
浅析汉英对译的误区--对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受汉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汉英对译中十分注意词量的对等、词义的对应,力求达到字对字,词对词的等量翻译,其结果不仅使译文失去了“英语味”,而且有时给人一种莫名其妙和画蛇添足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汉英对译中的误区,笔者针对学生在汉英对译中词语处理常见的做法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译文的回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译论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这里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在从原到译的翻译过程 中考虑译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忠实”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化交流。据此认为,“译回译性”应成为译质量的评判指标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门。  相似文献   

19.
语际翻译中的文化特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及民族烙印。虽然汉英两种语言有些词的概念意义或所指意义相同,但两种文化赋予它们的附加意义却大不相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深入领悟和忠实传达原作的语言意义,而且要深入解读和准确阐释原作的文化意义。本文阐述了反映在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色,通常是能够通过语际转换表现于目的语中的可译性原则,同时又辩证地分析了翻译某些文化信息内涵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研究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效载体。做好汉诗英译工作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汉英两种语言迥异,分属不同语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汉英诗歌更是各有特点。使汉诗英译符合英语诗歌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原作和译作在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层面上的矛盾。诗歌翻译程度是有限的,翻译过程中“音”“形”“意”的损失不可避免。文本以古诗《墨梅》英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诗歌翻译中的“意失”“仪失”“诣失”与“艺失”。汉诗英译要正视这些易失问题,尽可能减少易失,才能更利于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