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集》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通过对二部创意曲弹奏方法的探讨,有利于掌握复调作品的弹奏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国作曲家巴赫,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他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更是音乐殿堂经久不衰的珍贵宝藏。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成为现在学习钢琴的必修课目,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但是,如何处理好好复调作品各声部的力度关系,是值得反复琢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钢琴作品充满复调结构,而钢琴是一种能够演奏多声部的乐器.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巴赫(J.S.Bach),复调音乐作品是每一个钢琴弹奏者必须学习的课程,我们既要训练学生大脑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听辨及组织能力,手指的独立性与控制能力,又要训练学生把握复调作品的纵横关系,以及色彩、力度、声音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4.
巴赫钢琴《d小调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复调乐曲,与《d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学习这首乐曲,可以了解到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并研究在演奏上如何把握好这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乐思展开的不同间断性,各个声部相互间起彼伏的进行以及节奏连绵不断,音乐一气呵成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便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理论研究。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他称之为复调小说,"复调"本是音乐术语,借以音乐的多声部形容复调小说中的多个声音的共现是巴赫金小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不同于传统的单声部小说,人物思想成为其描述的重点,人物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具有同等的价值,他们互不融合且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6.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戏剧性地再现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经过,被认为是“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和“瓦格纳《尼布龙根指环》之前的最伟大的戏剧作品”.作品以叙述性、抒情性、祈祷性的歌词作为循环使用的一种局部结构形式贯穿全曲,是剧情开展的基本模式;场景描绘中的复调技法是剧情开展的内在推动力;宣叙调在作品中被十分突出地加以采用,不同角色以不同的音乐形态推动着戏剧性的演绎.  相似文献   

7.
复调作品的演奏 ,在手风琴这门表现力极强的乐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在当今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 ,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衡量演奏能力是否全面的一种考证手段。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演奏复调作品的能力 ,从听觉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着手 ,以达到完美演奏、层次丰富、线条优美、形象丰满的复调作品。  相似文献   

8.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我国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该曲曲调舒缓、旋律优美、起伏有致,是一首动听的爱情歌曲。此曲不但是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之一,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深受人民喜爱。后改编成无伴奏的混声四部合唱。四部和声的魅力更为此曲增色不少,但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结构、声部特点,那么在排练上则必然不能准确到位地反映出作品的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析该作品的结构与声部,以及应如何处理、指挥歌曲。  相似文献   

9.
李丽 《阅读》2014,(36):43-44
<正>童声合唱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在许多欧洲国家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合唱训练呢?评判一支合唱队训练的成效,主要看声音是否集中、统一、清澈、甜美。每一个声部的演唱水平决定了整个合唱队整体水平,而每个声部中个人演唱基本功则决定了该声部的演唱水平。在日常训练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合唱教学:  相似文献   

10.
J.S巴赫的作品在演奏风格上要非常热诚恳切,同时又应当含蓄、严格。其作品的演奏特点是速度和节奏要严格,统一;声音柔和;在力度上起伏较小,用大线条的渐强和渐弱。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以来,作者这一因素在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中逐渐受到轻视。研究者与评论者对作者的声音在作品中出现的必要性与作品完全独立的可能性产生了疑虑。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例,可以看到,主人公按照性格发展的逻辑体现出充分的自由性,但这种自由性仍然取决于作家对现实的把握;而对作者超然于作品之外的无我之境的赞美也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作品的驾驭之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尚德义创作的艺术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结构、创作手法、创作特征的剖析,管窥尚德义对花腔女高音声部歌曲创作的贡献,以及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培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结合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旋律中大量运用复调旋律、粤调旋律和线性旋律,调式以民族调式为主,曲式结构采用双主题变奏形式,和声中三度音程、八度音程与变和弦多次出现,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曾借《罪与罚》为例,阐释了该小说的复调性特质。《罪与罚》是一部复调小说,但其中的独白性特质也相当突出。对此进行研究,可对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中关于复调型小说与独白型小说的界定标准问题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民族男高音是中国民族声乐界极具吸引力的声部之一,但优秀且唱歌技巧比较完美的男高音比较少,声乐教学过程中男高音的歌唱技术的掌握比较难以掌握。近些年,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训练和作品风格把握有了较多的探索,值得总结并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创世纪》是海顿晚年创作的一部清唱剧,也是他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清唱剧结构庞大,从清唱剧发展的历史来看,宗教精神和启蒙思想的交汇孕育了这部音乐的巨作.在该作品中,海顿赋予乐队和合唱队古典交响音乐的特征,乐队被注入了交响乐的辽阔气势;合唱终曲的复调化、赋格曲的运用也体现着《创世纪》的交响性结构思维特征,使之成为清唱剧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的音乐工作者在参加侗族地区土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和声形式演唱的“侗族大歌”,这在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以后,各地陆续有发现多声部民歌的报告,并整理出版了包括多声部民歌在内的许多民歌集子。迄今为止,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已发现有23个民族保存和流传着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  相似文献   

19.
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以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之一,通过对嘹歌传承模式和现状深入调查,发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对地方多声部民歌开展研究,无论是对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还是对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研究地方多声部民歌应当掌握的3个基本方法是: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