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因为许多教学研究与本校教学渐行渐远,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因为许多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需要严重脱节,我们又提出了校本研修。从教学研究到校本教研,再到校本研修,基础教育科研的指向越来越具体,其目的无疑是让教研提高教师、促进教学、发展学校的主要作用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学反思只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失误的反省、检讨;校本研修只是以"学科"为单位的研修;校本教研只是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只是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只是学校"单干"等等.这些偏差都是时校本研修内涵、本质和意义及其基本形态认识不全面所致,必须加以纠正,使校本研修真正得到全面落实,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校本研修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层面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是以新  相似文献   

4.
校本研修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层面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校本研修的基本理论是以校为本,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它是基于学校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也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要把校本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注重校本教研策略,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校本研修应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学校的教学研究,在我国已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教师们或围坐于陋室,或观摩于课堂,人人参与,校校如此,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常规性活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日,有效教学的诉求、课程改革的守望,大抵已为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所接换.于是,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新世纪教师专业成长的强有力途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每一所学校里,大家都在说,大家都在用.然而,我认为,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因为后者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校本研修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7.
胡红 《小学语文》2012,(12):57-60
一、团队教研的由来 1.历年校本研修的困惑。校本研修足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日的,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的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良性的校本研修能够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相似文献   

8.
一、校本教研与学科教学研究的内涵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中的学科教学和课堂管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校本研修是培养青年教师、名教师的重要手段。实施校本研修,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校为本位的现代中小学发展理念,真正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从教师之间合作研修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强调合作,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自觉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与效益;等等。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开始实施班组项目研修,就是为了使班组的研修活动与学科教学细节结合得更加紧密,通过集体研究各学科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我们期望通过班组项目研修的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校本研修达到教学有效性班组项目研修使得基层班组改变了过去听命于学校统一指挥、主动性发挥不够的局面。各教研组能够结合自己学科的实际,提出研修目标,确定研修内容,开展有特色的研修活动,充分显示出个性化的教研特点。学校以实践性的内容将教师组合在  相似文献   

10.
孙万福 《考试周刊》2014,(19):154-154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方面是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通过对过去行动的反思,我们对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可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通过对学习的反思,我们可以建构将来的行动。行为跟进是校本研修的追求,因为这种基于“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体验式学习循环的校本教学研修目标,绝不是教师为了追求几个学分,不是为了使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看上去变得丰富,也不仅仅是让教师觉得教学还是有研究头的,它的目标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任何理念的转变、新理念的形成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行为来体现、落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校本教研有利补充的网络教研,已经迅速成为教师学术交流与分享.专业引领与成长的首选平台.随着校本教研向纵深推进,我们感觉到需要将校本教研的主题,向教师内心的需求转向.尤其是,引领教师将自身的专业发展落实到教学研修中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利用腾讯的QQ群和新浪的UC视频房间这样一种网络平台,作为实现异地校本教研和教学研修的载体,形成了运用网络交流共享、具有超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特色.  相似文献   

13.
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新课程实施中,立足校本,通过个体研修、团体研修和区域研修三个层面,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反思,把教师专业学习、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教师要通过校本教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亲身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专业发展.而学校的发展也越来越有赖于校本教研.因此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如何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交流合作中提高执教水平;在学习实践、专家引领中加速专业化发展,是我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我校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从三方面入手,努力创建灵活多样、开放、务实的研究模式。一、建立充满活力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使教研工作步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本着“重心下移,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的指导思想,实施人文化管理,赋予教研制…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目前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立足课堂、学校、教师三个基点,提出了校本教研科研化管理的概念,并从“聚焦研点,运用科研思维确定校本研修内容”“生发研链,运用科研思维构建校本研修系列”“拓宽研面,运用科研思维创设校本研修活动”三方面进行了校本教研科研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比,校本研修的研究味更强,教师的研究者地位也更突出,强调教师将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的输入,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此,学校以新课程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先导工程。提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策略,并创造性地从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一套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区域校本教研,是为了乡镇、基于乡镇、在乡镇中并通过乡镇进行的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方式。构建和开展区域校本教研,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有序化,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乡镇教育的区域发展,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和良好教育教学研究风气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背景和目的时下,学校都能开展一般意义的校本学习,如校内观摩研讨,展示教学等,但如何在学校反思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对此,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研修模式。何为"主题式"校本教研呢?"主题式"校本教研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