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囚徒困境”,阐述了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囚徒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就业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规范劳动就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国际通行制度,它是对求职者进入职业岗位而提出的一种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具体表现形式为“职业资格证书”,它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它和学历证书一起被社会所重视,被称作“双证并重、双证并举”,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就业准入制度”不只是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它适用于所有的求职者。大学生“就业准入”制大学生“就业准入”制是专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所…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变得愈发突出,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我们可以将“慢就业”理解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是对原有就业模式的突破,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对激烈竞争形势的一种逃避,主观造成的“职业空档期”。“慢就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和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有关,更与大学生在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的选择有关。应对这一现象,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做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慢就业”是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这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认知与感受有一定的关系。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本质动因进行分析,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慢就业”现象负面影响的重要基础,利于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并将“慢就业”引导到科学的发展方向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促进就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指出了就业问题是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迫切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促进就业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大国策的正确性,提出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就业的积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择业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概念家喻户晓,而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那些由于自身原因和一些结构性原因而不能及时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高度关注。通过对他们的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这才是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助力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桂林理工大学通过构建“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拓宽“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供给、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培训、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宣传等四条路径,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中的运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道德”问卷调查与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认为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应建立“就业道德”范畴。笔对大学生“就业道德”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作了剖析,并提出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待业和“大材小用”的“过度教育”现象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和急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高校扩招和人才市场约束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中“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就业环境改变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创造性地建设了“三个三分之一”就业工作模式、“内合外联”就业工作模式、全国教育人才市场等引领性工作,要深刻认识和有效化解就业难题,必须强化各项工作的前瞻性,找准解决的途径。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以变应变,实现就业工作模式的“三次跨越”,积极化解数量、质量、结构和路径矛盾,把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生命线,涵儒精神,培育品牌,形成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东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试验法、问卷调查法,对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户外拓展训练”的试验进行研究.了解该训练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与就业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结果显示,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通过一至两学期的“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方面、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闻名  杨琴  基艳 《文教资料》2012,(22):147-148
高校就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高校"难就业"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职业生涯规划"空白"、就业政策"模糊"、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竞争力差等,从而提出了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浩  杨丽明 《文教资料》2011,(29):220-222
高校“双困生”是大学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于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接着详细阐述了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两大焦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这一市场经济现象会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很多借鉴,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机遇和挑战。这一切,都给各级政府、高校、考生和家长、民工以及用人单位带来不同且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就业歧视”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部门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也有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过分挑剔,而带来的“就业歧视”更是加剧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软素质”缺乏是制约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特殊机构.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服务路径,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软素质”.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冷门有时成了热门,热门常常也没门”,这是近些年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之间联系的一个比喻  相似文献   

18.
"全程就业教育"的理念及其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高职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意义的分析,提出了以“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全程指导、全程管理”为内涵的“全程就业教育”理念,着重研究了“全程就业教育”的工作机制,探讨了如何实施过程管理,加强跟踪服务,实现并拓展“全程就业教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完全取决于自身实力不济,而往往在于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着“非理性”动机.大学生就业“非理性”动机主要表现为“兴趣至上论”“职位饱和论”以及“金钱唯上论”.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非理性”动机产生原因后,力求找到克服就业“非理性”动机的取胜之匙.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当前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预就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有较大提升,显著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并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