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霍氏八极拳名家霍文学的采访似乎说成是一次拜访更为确切。虽然秋日的津门还留有一  相似文献   

2.
从八极拳的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八极拳在长期流传中,与其它门派相互学习和借鉴,又逐渐形成了技术内容相对一致,表现风格各异的八极拳流派,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八极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康星 《精武》2009,(10):11-11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实战性的代表拳术。在旧中国的第一次国考时练习八极拳的运动员人数占了参加擂台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八极弟子的勇猛。八极拳最初是在河北沧州和山东附近小范围流传。而经过国考之后八极拳被当成外家拳典范,被选进了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教材,再后来经过李书文闯关东将八极拳传人东北,强瑞清编排年谱,吴会清在天津发扬八极拳等。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7,(2):53-53
2006年12月30日,河北沧州孟村,中国八极拳之乡,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近千人会聚一堂,参加纪念杰出八极拳家吴秀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落成典礼。来宾中包括了八极拳以及各拳种流派的民间武术家,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团结  相似文献   

5.
翟贵奇  梁德武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46-347,350
从八极拳的劲力特征、发劲方法和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八极拳的劲道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论述.认为八极拳演练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劲力发放的优劣,而掌握八极拳的劲道对于竞赛评判、教学、训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氏八极拳是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八极拳流派之一。其教学与训练独具风格,是马氏八极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马氏通备武学理念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马氏八极拳的教学与训练进行相应剖析,在指出它与传统八极拳教学与训练所具有的共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其在通备武学指导下所具有的个性内容,从而加深对马氏八极拳学与练的理解与把握。研究指出,在马氏八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通备劲贯穿其全过程,大大丰富了原本八极拳相对简单的发劲结构;其呼吸、礼仪等方面,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而马氏通备十二打手的单式单操,对于更好的掌握八极拳,同时承上启下,完成进一步的选材与深化教学有着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8.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瑞辉 《中华武术》2007,(5):F0002-F0002
3月13日,本刊记者前往河北沧州孟村,探访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八极拳训练营,二十多名八极拳选手在著名八极拳代表人物吴连枝创办  相似文献   

10.
黄剑君 《武当》2012,(10):7
2012"占春杯"首届全国八极武学论坛、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船厂工人俱乐部隆重举行。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卢永文主持大会。此次大会由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主办,河北省秦皇岛市八极拳研究会、河北省廊坊市八极拳研究会承办。大会为期3天,主要包括八极拳武学论坛和技艺交流两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国内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广  相似文献   

11.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起 《精武》2004,(8):16-17
八极拳腿法为何全部是中、低腿?能否将高腿融入八极拳?韩起先生的《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兼谈八极拳为什么不起高腿》将给您答案。  相似文献   

13.
马琳璋 《武当》2012,(11):2
张国庆,安徽蚌埠人,1950年生于蚌埠市怀远县。国家一级武术师,中国武术六段,中华道教正一派净明忠孝道道士,蚌埠市金刚八极拳武馆馆长。10岁拜蚌埠宋门心意拳老师刘福田为师,学习心意拳和各种器械。1982年拜上海八极拳名家王长典为师学习八极拳。1984年拜天津八极拳名家田金钟为师学习金刚八极拳。2006年拜河北沧州武术名家吴连枝学习八极拳及各种器械。张道长聪慧好学,少年时代就能协助刘福田老师授艺,替师传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于1988年发起成立蚌埠市金刚八极拳社,亲任社长兼总教练。曾多次  相似文献   

14.
朱孔党  王长见 《精武》2010,(8):72-72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白1989年系统学习了少林拳、查拳、拷子捶、少林名家杨秀山传授的老八极拳,实战技法,打斗技巧。于2002年夏天学习八极拳大师吴秀峰先生所创新的吴氏八极拳。本人才疏学浅,在修炼八极拳过程中有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5.
宁津八极拳     
宁津八极拳多年来在我国鲁北一带流传。其招式动作刚劲、朴实,发力暴烈,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宁津八极拳自成一家,从传系、沿革到风格、特点和练法都别具一格。近年来,宁津县八极拳不但盛行于齐鲁大地,而且还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重视。1994年6月,南美洲武术联谊会副会长苏昱彰、日本国武艺杂志社主编野田久贵等三人专程来宁津观摩考察“宁津八极拳”,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请求再次率团返回拜师学艺。据宁津县八极拳传人李清波老拳师家传拳谱记载,宁津八极拳始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源出少林寺入水塘清凉门。乾隆…  相似文献   

16.
森森 《中华武术》2007,(7):23-24
"武林大会"八极拳年度总冠军刘伟斌,虽然今年只有20岁,但是学习开门八极拳已经12年了。这位来自青县的小  相似文献   

17.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8.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19.
中华名拳——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王宏强 《精武》2011,(1):72-77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