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新媒体作为集信息、观点、民意于一身的舆论平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行业和大众生活。新近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日益凸显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政府对于新媒体舆论监督管理集中表现为行为干预、策略性引导,使舆论朝良好态势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舆论监管方式的灵活性。因此,要认清新媒体舆论监管的功能,寻求新媒体舆论监管最佳方式,从而找准新媒体舆论监督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卞平 《新闻通讯》2013,(8):47-48
近年来,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包括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的“微笑表叔”事件以及2013年的“雾霭”等一系列社会重大舆论事件都是首先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披露并迅速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相比之下,长期以来在舆论监督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机关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却在这些重大社会事件中明显缺位,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受到强势挑战。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复杂的舆论监督形势,作为最具公信力的和以引导受众意志为目标的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在网络舆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新闻媒体在针对新闻事件开展报道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立场以及价值倾向等,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所产生的认知,而这也决定了确保网络新闻舆论的规范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作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的强化展开探究。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舆论监督等内容的概述,就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选题与语言的媚俗化倾向、媒介审判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两个方面做出了重点论述,并从媒体自律、法律完善以及社会监督三个层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的强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对进一步促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舆论督导的强化,促进网络新闻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民众参与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中来,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变得弱化起来.近年来,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灾帐篷事件,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再由传统媒体介入.这些现象都表现出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相较之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显得不够。针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公众的质疑,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空间需要拓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及失范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婵 《新闻传播》2010,(2):98-99
舆论监督是大众媒体重要功能之一,在网络媒体语境下网民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为新媒体发挥其舆论监督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社会政治民主化和舆论公开化的重要助推力量;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在发挥其舆论监督职能时,也存在着某些失范的现象。对此,一方面,要对网络传播进行从社会到制度层面的规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众的媒介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极具强势地位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一直充当着舆论监督的领头羊.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甚至集体缺位失声.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从人们一直所仰望和倚靠的"包青天"到因某些重要舆论滞后被民众所质疑,其过程引发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力量,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本文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对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对促进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之间在由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能够对如何促进危机事件的圆满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PC网民的规模达到5.9亿人,增速为6.8%;移动网民的规模在2013年底达到5亿,增速为19.5%。由于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运用,传统媒体在报道上存在限制的事件得以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比如网络对于诸多公权滥用事件的揭发,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表达舆论、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成为媒体发起舆论监督的源头。舆论监督一直以来是政治生活的热点,是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呈现出怎样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怎样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关于舆论监督丰富的论述及新闻思想为我国舆论监督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1.
公众通过人肉搜索进行舆论监督的标杆事件——周久耕事件,尽管昙花一现,但也深刻生动地证明:人肉搜索具有舆论监督参与主体广泛、对象多样,舆论监督渠道多元等效应,在网络舆论危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人肉搜索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也凸显侵犯个人隐私和对个人进行人身伤害等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公众提升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等理性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一、新条件下广播电视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 1.新媒体的挑战 来自于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以前,主要是由传统媒体时代主导者监督议程的设置,而新媒体时代打破了这一信息屏障.美国《连线》杂志给新媒体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说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网络媒体和手机自媒体具有便利性、散发性、参与性、隐密性等众多优势,因此近些年来迅速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发源地和国内众多舆论事件的引爆点.新媒体使得沉默的大多数获得了自由发声的空间,其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群众意见和意见领袖的意见能在短时间内一呼百应,以“全民监督”的声势迅速占领舆论场.  相似文献   

13.
田学敏 《今传媒》2011,(4):48-49
文章主要以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为例,揭示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负面效应,并以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舆论主体之正义感与非理性的博弈为切入口,寻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融合的方法,以及网络群体极化如何趋利避害的途径,最终发挥好其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华玲 《青年记者》2012,(32):54-55
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2010年3月,在人民日报公布的人大代表对新媒体的看法中,有90%的代表持支持的态度,由此可见新媒体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新媒体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揭露出来,使之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一股新兴的监督力量。因此,探究它的规律,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舆论监督的内涵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舆论监督的:公众在了解了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大众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新媒体在发挥其舆论监督职能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新媒体在新闻行业和媒体生活中起到的影响力正日益凸显出来。但是目前在新媒体发挥其舆论监督职能时存在着一些失范的现象,因此本文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失范现象进行讨论并对应对之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佳伟 《新闻窗》2013,(5):85-8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需求非常迫切。新闻舆论监督,就是指报纸、广电、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媒体等依法对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机关等进行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之一。”呵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它的权利,在新形势下,它也是推动与实现民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科技的技术支持下对传统媒体的创新,自兴起以来,已经覆盖了全球的信息领域,同时也具备了传统媒体舆论功能,尤其是在大众阶层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本文根据案例分析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制度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倡导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对新媒体进行监督,促进新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汹涌而至,传统媒体艰难转型,在这个激荡起伏的历史征程中,身处漩涡中心的地方党报该何去何从?本文以《无锡日报》在舆论监督、新媒体融合和深度介入城市事件主导舆论等方面的探索,浅析新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实现角色重塑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云南的"躲猫猫"事件经网络广泛传播后,网民踊跃发言,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这起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法律制度保障、舆论环境保障和网络民意保障下,网民通过反馈性舆论监督对社会热舆论事件行使着监督权利,在凸显网民舆论监督能量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拥有便捷的发声渠道,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成为舆论现象。众声喧哗之下使得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更加复杂甚至频频出现舆论失焦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舆论环境,还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避免风险衍生、矛盾扩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