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山东临朐人。宣德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统三年,升侍讲学士。正统五年,由杨士奇荐,入阁预机务。正统十年,升礼部右侍郎。正统十二年卒。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经两次结集刊刻,以《澹轩文集》之名行世。但随着时间流逝,该书渐渐散佚不彰,马愉成为文学史上的"被遗忘者"。今对其人其文做一简要考证,以还原这位明代江北第一位状元的基本面貌,为科举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2.
考证《四库提要·麟溪集》作者郑太和非明朝人,而是元朝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 版本非“成化十一年刻本”,从该书刊刻及记事情况考定当为郑氏后代相续增补重刻。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集部·别集类存目三》:"《洹词别本》十七卷,附录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崔铣撰。"又云:"是集原本为赵王所刊,仅十二卷,编年排次而不分体;此本乃嘉靖甲寅池州知府周镐命贵池教谕  相似文献   

4.
高进 《图书馆杂志》2011,(10):113-11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别集类存目二》载:"《湘皋集》,三十三卷,明蒋冕撰。冕,字敬所,(按《明史》本传,冕字敬之,然编首王宗沐、黄佐、陈邦偁、吕调阳四序俱称敬所,同时之人,不应有误,疑明史乃刊本之讹),全州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1]。《四库全书总目》所载"蒋冕字敬所"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未能将现存的存目书《石云居文集》(15卷)收录进去是一个明显的失误。《石云居文集》(15卷)是一部典型的遭抽毁的《四库》存目书原本,内容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说到清宫刻书机构武英殿,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它还是皇室主要藏书处所之一,这段史实却已近乎隐没。比如,1997年出版的大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堪称学界一大盛事,但书前《四库全书存目编纂缘起》一文中谈到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的存放和被毁地点时,却未提及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武英殿:……据有关文献记载,《四库全书》修成之后,存目书进呈本除极少数发还外,均贮于翰林院讲读、编检二厅,由于  相似文献   

7.
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  相似文献   

8.
《欣赏编》为明代弘治至正德间沈津所编丛书,现知共有三个版本。最早为正德本,其次为嘉靖本,再有万历本。正德本已佚,嘉靖本与万历本收书有部分不同。《中国善本古籍总目》著录《欣赏编》有瑕疵。此书《四库全书》存目,未全文收录,所作《欣赏编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此采进本为万历茅一相刻《欣赏续编》。  相似文献   

9.
明嘉靖刻本《弘正诗钞》,《四库全书总目》不知编者何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署作杨■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直书其人为杨二山。今据有关史料考出,该书出于山东海丰杨巍之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意伯文集》缺文成因探讨,得出结论:文渊阁本《诚意伯文集》底本为正德本而非成化本;通过文渊阁本《诚意伯文集》底本与各四库本仔细对勘,认为该本缺文完全由底本缺页而致,与朝廷忌讳等原因无关;我们应摆脱一种思维定式,即凡四库写本皆因朝廷忌讳而进行了删改。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2.
郑际唐,字大章,一作子竟,号云门、须庵,室名传研斋,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宫内阁学上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官山西学政。乾隆三十七年下诏求书,纂修《四库全书》,际唐时为翰林院编修。四库馆开,任“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献书若干种。《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六爻原意》一卷、礼类存目《周礼述注》六卷,均注“编修郑际唐家藏本”,即际唐所献。又《四库采进书目》内有《编修郑交出书目》,计有惆礼述注》五本、《栗斋文集》四本、《六交原意》一本,亦即郑际唐进呈书。际唐著有(传研斋诗稿》,未见。际唐在四…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修《四库全书》,从全国征集图书一万数千种,除去全毁书、戏曲、通俗小说、释道经典等不在收录范围者外,仍有万种以上,其中收入《四库全书》者3461种(依中华书局影印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所附统计数据),收入《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者6793种,合计10254种。所谓“附存目录”,即仅仅保存目录,不收其书。就是说,列入《附存目录》(简称《四库存目》或《存目》)的6793种书,虽然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有提要,但《四库全书》中没有这批书。当时把这两部分书分别称为“著录书”、“存目书”。  相似文献   

14.
本刊陆续收到订正《四库全书总目》的来稿,为节省版面,便利读者,现摘编如下,以供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摘要》卷77《史部·地理类存目六》秦录条约:"秦录《一卷》,编修程晋方家藏本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献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前人已对之作过大量考证补订工作。现就其"诗文评类存目",结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作相关考辨订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四库全书》存目中的明代文集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其中着重对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的《袁中郎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对他提出的“穷新变极”的诗文创作道路,给以应有的评价和肯定,另外存目中的其他明人文集,本文也作了介绍和论述,其在各个领域中所起的价值和作用,都给以应有的评价和透析。  相似文献   

17.
《福寿全书》六卷,题"云间陈眉公辑",明刻本,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复旦大学、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亦有藏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征求意见稿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均作明陈继儒撰。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华亭(今松江,别称"云间")人,诸生,年甫二十,隐居昆山,杜门著述,工诗文、书画,喜藏书刻书,当时刊行书籍求陈继儒作序者很多。陈继儒生于嘉靖三十七年,卒于崇祯十二年,年八十余。  相似文献   

18.
《元文类》今本提要主要是依据《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提要删改、增润而来,分为三个具有不同编纂史的文本层:与《进呈总目》相同的作者小传、由《进呈总目》而改的书评、《进呈总目》以外新增的版本题记。小传部分侧重描述苏天爵对近代史料之熟稔,题记旨在拔高采进本之版本价值。书评的修撰过程最复杂也最耐读,馆臣对《元文类》文学价值的判断既反映了清初明文评选风尚的变改,也与乾隆朝历代文集"正典"序列的形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可忽视,以期为日后清代书坊刻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