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文霞 《甘肃教育》2007,(12S):27-2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一规定是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笔者对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策略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以读为本。课内引路 “以读为本”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把“读”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培养阅读的技巧,如精读、品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主要以读为重。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的魅力,注重课堂训练,抓好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王洁 《考试周刊》2014,(85):21-22
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其次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以读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应该创造学生运用环境带动学生阅读,用读带动学生读,以说带动学生读,以练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以读促进学生读的策略,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实现学生运用读促进学生思考,运用读发展学生激情,运用读带动学生感悟,运用读带动学生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  相似文献   

12.
黄松青 《广西教育》2007,(7A):63-63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开展各项训练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等都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明了“读”的重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  相似文献   

15.
武平 《新疆教育》2012,(16):35-35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增强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鉴于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以把握文章中心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所学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提倡"以读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读,让学生想读、会读,恰当评价,促进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在此奉献给大家,诚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魏巍的《我的老师》语言质朴无华,描写别具情味,感情真挚炽烈,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篇佳文。教学此文,我采用“读练课”这种课型,引导学生在读中练,在练中读,在读练中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创新思维,在渎练中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读练中领悟怀念老师的那份真挚的深情。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影响人的精神成长。教师要把读书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点,让学生走进蕴含丰富的名著,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让学生读名著有方法,让学生形成读名著的能力,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继承,在读书中明理,在阅读名著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