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说游学     
《留学生》2014,(20):1-1
正"游学",也叫"修学旅游",最早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马可·波罗游历中国17年、阿倍仲麻吕遣唐留学、诺贝尔游历俄美、达尔文环球考察,这些故事都透露出游学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教育方式。中国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  相似文献   

2.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的著名政论散文家,其著《潜夫论》是东汉子书的代表性著作。在他所处的时代,经学昌盛,对王符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符一生坎坷不遇的处士经历及其早年游学拜师形成的学养,对王符的经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其经学观集中体现在《潜夫论》中。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教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师学的发展一蹶不振,因此家学成为三国经学授受的主要途径。三国家学教育自有特色:魏、吴两国的经学世家多,传经世数长,蜀国经学世家相对较少,传经世数也很短;三国家学教育的内容开放、实用,经学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家学教育的效果显著,为三国、西晋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两千多年儒家化的熏陶下,我们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经学思维方式,这种重传统-重权威的经学思维倾向至今仍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本对这种经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创造力形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诗人、学者俞平伯是我们湖州市德清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俞陛云,光绪24年探花,曾祖父俞樾(曲园)系清代经学大师.俞平伯于1900年生于苏州,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曾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不久游学英国,1922年下半再出洋游学美国.1923年秋冬曾在上海大学任教,1924年到北京,曾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教中文,时间不长,后转入燕京大学任教.五十年代初期任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6.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学思维方式是围绕圣人之言和儒家经典发展而生成出来的一种模式化的思维习惯,这使得两汉经学思维显现出狭隘、封闭的特点。经学的狭隘性思维导致了汉赋文体摹拟成风,因循守旧的特点。汉代经学一方面是与政治结缘,受其约束,虽成为官方学术但没有自由言语的权力,经学的生机开始被扼杀;另一方面重承袭,好"引经据典",  相似文献   

8.
6.郑玄力作《戒子书》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有志气,爱读书,16岁时被称为“神童”,21岁便已博览群书,精通六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四处求师,在外游学长达20年之久,终于学成归来,成为当时最博学的经学家,许多人慕名前来向他求教。从此他开始讲学,长达30多年。在讲学的同时他又从不放松对经学的研究,终于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他一生不愿做官,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经学和教育,他的才学成就和高风亮节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郑玄唯一的儿子叫郑益恩,从小就在他的严格指导下学习。建安…  相似文献   

9.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俞樾、阮元经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区的影响,浙江地区更因之成为汉学的重要基地。在经学教育中,俞樾继承了阮元"尊经崇汉"的宗旨,并提倡"独得之见"和学术创新;同时尊重门生的学术取向,且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后期的游学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游学动机的变化、游学目的地的转移和师生关系的转变上。东汉后期的游学活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游学活动促进了学术扩散,增强了各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其次,形成了崇尚名节的社会风气;最后,东汉后期的游学活动助长了“清议”之风,并深刻地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的成人教育学员学习观念淡薄,喜好追逐潮流。教师如能因势利导,从其感兴趣的"孔子热"中引出孔子学习观,即提倡"终身学习"、"勤学好问"和"学习先要学会做人,完善主体人格是立身之本"来进行引导,将会为成人教育学员思想和学习管理开辟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苟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各国变法相继完成。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过渡,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苟子在继承先儒思想体系的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状况有所增益和革新,对各家各派学说也有所批判和扬弃,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表现在孝道观上,苟子与孔孟在孝道观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多有相异,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兴起,对各区域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春秋》学领域中,理学《春秋》学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宋初三先生中,孙复、石介的《春秋》学已被弟子传入蜀中,周敦颐、二程入蜀又使其《春秋》学在巴蜀传播开来。到南宋时期,理学《春秋》学已控制巴蜀《春秋》学的大局。现存南宋巴蜀《春秋》学著作,如李石、李明复、魏了翁、程公说、赵鹏飞、家铉翁的《春秋》学著作,均宗主理学。理学对巴蜀《春秋》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审视,指出了当前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所存在的误区,即忽视或摒弃自身语言文化和身份特性。在教学中,刻意模仿第一语言英语,试图达到英语为母语说话者准确、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的程度。在科研中,一味效仿西方英语研究模式,其关注点往往是有待完善的学生英语。与此同时,本文结合中国英语教学与实践的现状,对中国式英语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式英语重新定义。运用传统的中国儒学原理,并融入相应的西方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笔者提出了全新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旨在于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本土化双语学习语境中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以儒学原理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将使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不失民族及文化特征,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明确可达到的学习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By drawing on Foucault’s theory of subjectific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wo experienced teachers’ in-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anagerialist climate of Maca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vailing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ve strategies on in-service learning served as the apparatus of managerialism working on teachers and constituting their subject as entrepreneur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experienced teachers were able to rely on the time-honoured Confucian philosophy to negotiat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with the dominating managerialism. Their in-service learning took place in and through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nd this learning, in turn, facilitated the 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social harmony of the relationship. In-service learning therefore is essentially a lifelong ethical project that aims to cultivate their potential to become a Confucian sage, rather than an entrepreneur.  相似文献   

16.
榕台两地隔海相望,地缘相近,文缘相承,两地的儒学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是师资配备与考核,还是生员管理与办学经费,榕台两地均处在福建省同一教育格局中,福州作为福建省的教育行政中心,其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自不待言。此外,台湾地区各儒学的教授、教谕、训导等师资多来自福州,榕籍学官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初儒臣张伯行不仅以学术与事功之双美彪炳史册,更以“天下清官第一”而饮誉其时。他一生为官政声显赫,经世事功颇可称述。撮其要者厥在如下诸端: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以救民于水火;惩治贪污、革除弊政,汲汲于政治新风之营建;兴办书院、刊刻儒书,以兴起教化,移风易俗。对于清初地方社会秩序重建甚至“康乾盛世”的到来,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期,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经学由原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演变成了国家官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经学的兴盛对西汉时期的士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当时作家队伍的构成,既造成了他们精神气格的萎缩和思维的封闭,也培养了他们对政治的热情和关注、干预意识。这给此时的散文创作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时散文言事说理皆大量援引经义,形成了典雅醇厚之风和摹拟因袭之气。另一方面,也使散文创作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认识论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知之为知之”的认识态度,主张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认识方法。孔子的“学而知之”思想首开儒家认识论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以加深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