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媒体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发行,为两地百姓量身订做新闻信息与资讯,力求成为"都市新闻总汇,社区资讯大全".  相似文献   

2.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纸《华西都市报》诞生至今,已经11个年头。11年来,都市报纸已经成长为中国报业一道最绚烂多姿的风景。它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它成长在新闻改革事业不断探索前行的突破中。由新疆经济报社主管、主办的《都市消费晨报》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时至今日,《都市消费晨报》日发行总量达20多万份,平均日出64版,成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都市类日报之一。现在回头总结《都市消费晨报》发展的7年,我认为,核心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都市消费晨报》创办至今贯穿始终的灵魂。创新渗透于晨报…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楚天都市报襄樊版》于今年3月2日创刊。《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具有独立刊号,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家省报地方版。该报在报头上打出的口号是“襄樊人的都市报”,其抢滩登陆、与襄樊本地原有报纸竞争合作的战略意图由此可以管窥。  相似文献   

4.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省级晚报、都市报为主的区域性报纸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都市报创办子报--城市地方版.近两年来,省级都市类报纸中先后有<燕赵都市报>、<海峡都市报>、<南国早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创办了地方版.这些地方版的创办,使都市报由大转强,进入了一个运作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断创新,竞争日趋充分,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时期.  相似文献   

6.
李冬明 《新闻传播》2005,(11):37-38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于如何对热线信息进行整合,这将成为各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是当下传媒业一个出现频度最高的词。各级党报、省级电台、电视台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提出做城市主流媒体。都市报、晚报也提出了办城市主流媒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在都市报中颇有影响的新兴都市类报纸也在近期提出了创建主流媒体的主张。这一方面说明,当下报纸同质化竞争激烈,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完成初步积累以后,更多有着远大志向的新闻人开始了对高品质产品追求。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9.
中国都市报类报纸的勃兴,是以华西都市报的创办为标志的。自此。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都市类报纸已成为中国报业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改变了中国报业的传统竞争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共变,指都市新闻是一个变数,都市生活也是一个变数;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引起的互相变化.为什么全国“都市报”如雨后春笋林立报坛?为什么都市新闻异彩纷呈后发制人?都市报纸、都市新闻在社会进程中居于何种地位起着何种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楚天都市报》创刊以来的实践,阐释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的共变关系及其种种.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诞生至今,时间不过短短8年。2001年前,“其兴也勃焉”。在《华西都市报》的带动下,都市报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蔚为“都市报现象”,新闻界人士对其发展态势亦普遍看好。之后,在关于都市报的未来走势的评论中,则经常可以听到来自正反两面不同的声音。其中,都市报新闻的“软化”问题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都市报的领头羊《华西都市报》对此作出回应,提出“二次创业”的设想:在原来颇具晚报性质的都市报的基础之上,打造全新的严肃报纸。所谓“严肃报纸”,指的是以报道硬新闻为主的报纸。一般而言,区分软硬新闻的标准在…  相似文献   

12.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3.
张宏军 《当代传播》2005,(5):101-103
自1995年四川日报创办了华西都市报并获得初步成功以后,仅仅10年时间,全国都市类报纸已经发展到了285家,形成了可观的都市报群体。都市类报纸的办报思路、办报实践、内容风格、经营模式,对整个报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都市类报纸群体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但是,在都市报的快速发展中也产生出不少问题,诸如品位问题、格调问题、导向问题、结构与竞争问题、队伍的素质问题、新闻真实问题、舆论把握问题等,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都市类报纸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影响新闻真实的重要环节——新闻来源入手,分析都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玮 《新闻大学》2003,(4):7-13
一 都市报对于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无论名称或内涵都是新鲜的。1993年在中国大陆一个非常普通的城市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随后三五年间,中国大陆许多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份甚至多份都市报,尽管它们的报名中并不都冠有“都市”二字。都市报的兴起成为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都市报在中国大陆的繁荣,被人们视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新闻从业者出身,后又任政府负责新闻出  相似文献   

15.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16.
吕冰 《青年记者》2010,(2):52-53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14年12月,华西都市报发布媒体融合"i"战略,明确提出站在传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20年,《华西都市报》从一张报纸发展为华西传媒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以《华西都市报》为主轴,拥有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8小时购物网等多个单元的全新媒体矩阵。华西传媒集群媒体融合"i"战略是系统地重构和创  相似文献   

18.
唐英  李江 《青年记者》2016,(3):80-81
《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迁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遭遇断崖式下滑.为应对这一新常态,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纷纷开始寻求以全媒体为指向的转型之路.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全媒体集群的构建以及《燕赵都市报》“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三媒一体的运营模式,都是都市报向全媒体转型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最早创办的报纸韩国办报的历史已将近百年。第一份在韩国出现的报纸是《独立新闻》,这份用韩英两种文字出版的报纸是由徐载弼博士创办的。他曾留学美国攻读医学,是独立运动发起人之一。《独立新闻》为周三刊,每份为四个版面。一、二、三版是用朝文,第四版用英文。虽然在当时发行仅300余份,但在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继《独立新闻》之后、创办的《朝鲜日报》与《东亚日报》是目前在韩国历史最悠久  相似文献   

20.
叶子 《传媒》2002,(1):46
2001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于2001年11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召开。燕赵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等近20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新闻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指导。新闻战线杂志、中国记者杂志、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杂志、新闻业务研究杂志等新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