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的分值一般占 30 %~ 4 0 % ,且呈上升趋势。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摸索其解题思路 ,探究其解题方法。分析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 ,我们可以看到 :现代文阅读题的内容是“三种文体”并重、课内课外兼顾 ,取材范围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课内是基本课文中的“核心语段” ,课外材料多为文艺读物、浅近的科普作品等。就其题型而言 ,有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等 ,且目前有偏重于主观题的趋势。解答现代文阅读题 ,可以按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一、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先要认真阅读材料 ,读懂正文。阅读时 …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测试的一个重点部分,一般选取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分成三段独立阅读。纵观近年各地、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一选文课外多于课内近一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选文,大多选自课外,课内选段越来越少,几乎不到1/3,像去年河北、南京等地有三段选文都来自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材料的选择变化明显,从原来的以课内选材为主,发展到课内外结合,到目前的以课外选材为主。现代文阅读取材范围的变化是中考语文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重点分析课内课外的选材问题,试图通过对收集到的1999~2004年156份中考语文试卷的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具体探究近几年课内选材的概况、课内选材的主要方式以及课内选材测试点命题的主要做法;课外选材的内容特点、热点内容以及课外材料的“撞车”问题。一、课内选材问题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内选材概况。通过对156份中考语文试题的统计,来考查1999年~2004年的…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如何在中考复习中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心愿。当前关于中考复习指导的资料繁多,良莠混杂,有时令人无所适从。为增强中考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邀请一部分对中考有研究的教研员和中学语文教师,从积累与运用、课内文言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板块对语文中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指导解题方法,并附有模拟题,以期对师生的复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司军华 《考试》2009,(7):9-9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现代文阅读题重点考察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三种现代文体裁,且都是课外的。所以,了解“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和主要考点,把握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走向,掌握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阅读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考查的项目多,运用的方法灵活,是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考生往往在这方面失分较多,不少教师对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复习工作也感到棘手,对如何才能提高应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速度与效率也就成了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中考阅读题的走向及备考措施略陈管见,以引高见。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以下几个走向。 1、课内与课外结合从90年起,全国31个省市,就有20个省市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开始向课外延伸。一般是以课外同等程度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到现在,实际并没有在本质上发生变化,其关键在于考试和评价的制约。就中考而言,很多省市都做了不少的尝试。在一些省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现代文部分的阅读材料不再考课内语段了。我省部分市的中考也有类似的举措。中考现代文部分的阅读材料,由课内发展到课内课外结合,再到以课外选材为主,直至不考课内语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从课堂教学来说,考试淡化课文改变了“抱着课文打滚”的封闭的教学格局,使语文教学得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使课文得以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一旦摆脱了那些繁琐不堪的…  相似文献   

8.
余爱秀 《学语文》2009,(2):20-20
为了体现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近年来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在选文上一律选自课外,课内现代文一概不考。为此,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将大量时间花在做课外阅读理解题上。对课本中的现代文或是略做处理,或是干脆不上。殊不知,这种做法实有本末倒置之嫌。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以本为本,内外蒹修。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革新,选择题中删除了课内阅读语段,取而代之的是课外应用文体,并将课外阅读中的一道笔答题替换为综合选择题,以及对名著阅读的重视无不意味着,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这一趋势,并提出了课外现代文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在现代文阅读题的设计上,坚持用课外材料作为编拟试题的载体,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考查课内学得的知识能力向课外材料迁移应用的实际水平,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1997年上海市中考语言试题中的说明文阅读题,不仅体现了这一精神,而且注意了引导学生把握现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的住处可以说不得量道很有新意的说明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阅读最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中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被同学们视为难点,因为它题型灵活多样,考点繁多,加上考课外语段比课内的要多,同学们对中考语文现代文复习存在着这样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现代文的复习篇目多,知识点繁多,而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仅有14分左右,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现代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现代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现代文有它自身的知…  相似文献   

12.
在中考复习阶段,特别是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要重视对课文的复习。毋庸讳言,新课改实施以来,在现代文阅读考查这一块,课外文段攻城掠地,课内文段几无藏身之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课内文段已从1999年的44%下降到2004年的只占6.9%,2005年则不到2%。结果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到浩如烟海的课外文段中进行无休无止的训练,由此出现“课文无用论”,并波及初一初二师生。时下,毕业班基本上已进入复习阶段,笔者在此大声呼吁: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要重视课内文段或篇章的复习。一、课文复习的必要性课文,是教材编写者依据《大纲》或《课标》在众多文章中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阅读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内的几篇文章了。遵照教育部“中考改革意见”中关于中考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近两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字材料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已成了新的亮点。这样做能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充分体现关注学生文学素质和文化内涵的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如何解答课外阅读题呢?准确解答课外阅读题,须把握好“读、抓、扣、联、结”五个字。1、读——解题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外文字材料拿在手里,顿感生疏,更要反复读…  相似文献   

14.
吴家荣 《现代语文》2013,(10):158-159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学生得分率普遍较低。而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现状堪忧,阅读复习是"假阅读"、"伪阅读",它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法本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规范办学的要求下,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效率,最关键的措施是依据课标,立足教材,架起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这才是阅读复习之"真"。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增加了课外现代文阅读题的分值,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系统地进行阅读训练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阅读最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中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被同学们视为难点.因为它题型灵活多样,考点繁多,加上考课外语段比课内的要多.同学们对中等语文现代文复习存在着这样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现代文的复习篇目多,知识点繁多.而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仅有14分左右,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现代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分值一般占到30%左右,成了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而当阅读材料选自课外时,许多同学就颇感棘手,成了他们失分率最高的题。那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题答题的正确率呢?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字:夯、保、捕、扣、调、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大量的现代经典作品进入语文教科书,适当考课内现代文阅读的呼声逐步高涨。2004年中考,考课内现代文阅读的省市明显增加。下面这道试题,是2004年一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课内现代文阅读试题,让我们一起看看。[试题举例]在生活中,戏剧和影视节目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和五味杂陈的感受。请重读《威尼斯商人》(节选),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都注重考察阅读,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迁移。阅读题比重占试卷总分值约44%,而现代文阅读又占其中的35%。要答好现代文阅读题,除了要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课内外阅读量的积累外,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十分必要,现介绍一些答题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崔益林 《学语文》2003,(1):30-30,28
综观近二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地区的阅读理解题由原来的课内一统天下而变为以课外为主,有的地区甚至全部取自课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摆脱传统教材命题模式的需要;二是语文学科文化积淀的呼唤。在此,我们想就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部分课外阅读理解题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来谈一谈“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一命题现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一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去进行科学地、准确地答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