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喻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关于鲁迅短篇小说《药》的主题揭示,大多数研究者集中于以情节、人物形象、场面为出发点,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评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药》主题思想的文章非常少。因此,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对《药》中的"人血馒头"的隐喻及其生成机制的分析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妻妾成群》中使用了大量隐喻,极富特色。《小满》中同样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体现了不同于《妻妾成群》的隐喻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妻妾成群》与《小满》中隐喻使用的异同,探究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4.
吴志芳 《英语辅导》2010,(4):134-137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有关维基泄密事件的连续报道进行了隐喻分析,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探讨隐喻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维基泄密事件,隐喻生产者又是如何通过隐喻选择引导并影响大众对此事件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5.
认知隐喻理论指出隐喻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分析丁尼生的诗《深红色的花瓣睡着了》和《橡树》,分析了诗中的隐喻特征及内涵,旨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美。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一书自出版一直广受大众欢迎,大量隐喻涵盖其中。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理论和隐喻工作机制理论中互动原则为指导点分析《老人与海》中隐喻的运作。进一步了解《老人与海》的深层含义,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本著作中隐喻使用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诗的语言,诗歌与隐喻密不可分。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主要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对《离骚》进行了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火与冰》短小精悍、充满寓意,且诗歌中的隐喻更是意义深远。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火与冰》中的诗性隐喻,描述了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展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性隐喻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强大的认知能力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英汉两民族动物习语进行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中动物隐喻习语分为四类,即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与冲突隐喻习语。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隐喻分析与评价,对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隐喻翻译方法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主体性作者论则认为作者受到了外在于他或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支配,比如神、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等;非主体性作者论主要认为主体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受语言的支配,文本书写是一种语言的编织。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形成了几个作家群,如大都作家群、山西作家群、东平作家群等。东平作家群所在的山东地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广大的元杂剧创作者和传播者、广大的元杂剧消费群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迅速成长为除大都以外的另一个杂剧创作中心。  相似文献   

13.
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原则上应由作者本人来行使。但现实情况是署名权常常未能得到合理的行使。根据署名权的行使原则和作品署名的各种复杂情况,对集体作品、学位论文、建筑作品等七种类型的作品署名权行使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解决作品署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臣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0):27-29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水平最终是通过能力反映出来。智力是影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写作主体的智力因素并不是决定写作能力的唯一因素。在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兴趣和意志力及其思想修养、情感因素同样也作用和影响着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需重视写作主体非智力素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隐含作者”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叙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一直相持不下。“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这两个概念难以互为涵盖或互为取代。在阐释作品的时候,他们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是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读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1)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的一致、交叉、极性互补关系;(2)作者与读者的一致关系。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的互文是作者构建学术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的基础,是学术论文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作者与读者的互文表现出作者构建学术论文是以“读者为中心”。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表明:(1)作者具有多重角色: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读者。(2)参考文献是独立的主体,也就是说,参考文献对作者角色的建立具有反作用。(3)学术论文的创新是建立占主导地位的作者角色,并发展成为未来的互文本作者角色、或未来的学术群体的代表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几个不同但是彼此关联的方面驳斥了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观点:英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文中所有的例句都是来自英语(作者的第一外语)和汉语(作者的母语),还有日语和德语(分别是作者的第二外语和第四外语)。通过举例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英语远远谈不上是世界做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史记论”,多赞同班氏父子对《史记》的批评意见,瑕瑜互见,有得有失。笔者不论其“得”,而只言其“失”,并对其比较概括而笼统的措辞,进行具体阐释,以期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文中多参考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和可永雪师《史记文学成就论说》中的有关精辟见解而有所异同和补充,如对“崇势利”、“羞贫贱”的看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传奇》是张爱玲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其文体风格可以概括为:新奇华丽与苍凉素朴并行。讲述与呈现——作者对小说写实品质的追求(客观的作者);俯视与反讽——小说中作者对人物和读者的距离控制(主观的作者);“情绪”——作者内心的不自觉宣泄(主观中之自我)。张爱玲的小说文体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素数奥秘     
素数是一个最古老的数学分支,几百年来仍有许多未解的难题:素数分布规律、孪生素数生成原因等。在学习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了素数客观存在的特征: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2”,其余全部是奇素数。素数研究实质上就是奇素数的研究。因此,我们改变了前人在自然数中研究素数的传统方法.采用了在奇数中研究奇素数的新方法,多有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