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近十年发展,电视新闻"民生热"如今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由于部分民生新闻选题琐碎、品位低俗,近年来围绕民生新闻的争论不绝于耳,与此相伴的是各地民生新闻收视率悄然下滑:江苏地区民生新闻的龙头<零距离>(原名<南京零距离>)在部分地区的收视率由最高时的20%跌至10%以下;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名牌民生新闻节目<拉呱>在青岛地区的收视率由最高时的4%下降到现在的1%左右;在长春地区,省市两级电视台10个电视频道最多时共开办了8档民生新闻节目,与收视高峰时期相比,这些节目的收视率至少下滑了50%,最多的下滑了70%.  相似文献   

2.
《今日资讯》是目前河北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新闻节目,在河北电视台2010—2011年新闻类栏目综合评比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2010年获"全国十佳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称号。《今日资讯》始终把"以百姓视角  相似文献   

3.
张霞 《新闻前哨》2009,(5):71-71
近两年来,方言节目火爆,在各地屡创收视奇迹。杭州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1月开播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在这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基本上只能保持在2%左右的休闲城市,《阿六头说新闻》开播首周便以1.9的尼尔森收视率创造了杭州电视新闻收视率的神话,到第五周进了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1,(12):238-239
2011年,作为黑龙江卫视"传统强项"的新闻节目继续快马扬鞭,《新闻夜航晨光版》2011年上半年71城市国网平均收视率0.039,连续19周超过金牌收视指标;2011年推出的讲述类新闻专题节目《老牛讲故事》多次取得同时段收视前十  相似文献   

5.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建  刘华宾 《视听界》2004,(6):12-14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该节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第一时间》在合肥地区的收视率已经达到了30.6%的新高,周平均收视率则达到26.86%,雄踞安徽台四套节目收视之最。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了2002年初开播的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以及其他电视媒体中迅速崛起的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6.
赛冬 《新闻前哨》2007,(4):58-59
2006年7月31日,襄樊电视台开办了民生新闻直播栏目《今日播报》,市民又多了一个了解本地民生信息的电视窗口。目前,《今日播报》已成为许多襄樊市民每晚必看的新闻节目,收视率直线上升。据权威的央视一索福瑞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从开播时5.8%迅速飙升至12%以上,创下了襄樊市自办电视节目的最高收视率,成为本地区唯一不低于影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电视新闻栏目。许多市民有了不平事、烦心事、开心事,就去找《今日播报》。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1年5月18日湖南经济电视台开播《都市一时间》新闻节目,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以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电视新闻业界的一个亮点。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表明,该栏目平均收视率为5%~6%,最高份额达25%,收视排名位居湖南市场新闻类节目第一名。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第一,民生新闻使新闻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新闻。我国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形态是“官方新闻”,即用官方的语气报道官方的动态,用官方的口径宣传官方的意志。对老百姓而言,这种新闻…  相似文献   

9.
洪威 《新闻传播》2008,(2):20-21
众所周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是相当多都市类媒体提升收视率、争夺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武器。以CSM媒介研究2007年10月30日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数据显示,在九大类节目收视率份额中,新闻类份额高达27%,仅次于电视剧类的34%,位列第二。而在新闻类节目方面,30座城市里有12座城市的12档民生新闻节目进入收视率前三名。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层出不穷,仅在福建福州,可供观众选择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有《现场》、《热线777》、《公共视线》、《第E时间》、《新闻110》等。其中,《现场》、《热线777》、《公共视线》、《新闻110》的节目首播时间都在晚六点到七点之间,已构成抢夺收视份额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2.
早间读报节目的勃兴,各地民生新闻的火爆,给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东方时空》的改版并移师晚间是央视针对目标观众调整传播内容,应对收视市场整合播出时段以形成合力,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张海馨 《青年记者》2012,(23):46-47
《今日资讯》栏目创办于2001年7月16日,是河北电视台开办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数据,2009年至今,《今日资讯》栏目收视率、收视份额在综合评比中稳居河北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第一名.2010年,《今日资讯》栏目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创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下面,笔者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今日资讯》栏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波 《声屏世界》2006,(3):31-32
早间读报节目的勃兴,各地民生新闻的火爆,给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东方时空》的改版并移师晚间是映视针对目标观众调整传播内容,应对收视市场整合播出时段以形成合力,达成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举措。[编按]  相似文献   

15.
杨帆 《东南传播》2014,(8):42-4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为观众架设了一座了解宝岛台湾的资讯桥梁,节目以权威评论见长,深受好评。进入21世纪,随着海峡两岸的关系趋缓,观众也越来越关注台湾新闻,不少地方电视台也开始筹办自己的涉台新闻节目。2006年,福建电视新闻频道也创立一档涉台新闻栏目《看东岸》。面对老牌涉台新闻节目《海峡两岸》的权威和强势,《看东岸》经过分析判断,再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民生化"策略,最终在涉台新闻的收视领域成功分得一杯羹。"民生化"策略,不失为地方涉台新闻节目抢夺收视率的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到今年10月8日,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北方》栏目开播整6年,这一档日播60分钟的新闻节目从开播第一天的3%的收视率最高峰达到19%的收视率,常年位居全省收视冠军的宝座,民生新闻毫无悬念地受到观众和市场的欢迎,综观全国的民生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柴学 《视听纵横》2006,(5):91-92
在电视频道普遍重视节目收视率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特别是地域性强的新闻节目一枝独秀地排列在收视先锋方阵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分析2006年6月12日至7月2日其中二周的权威调查机构杭州网收视率调查数据,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杭州生活频道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张家港电视台立足本地,强势推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第一视线》,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一视线》已成为港城新闻栏目中的黄金品牌,其收视在新闻类栏目中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从收视角度,对《第一视线》观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从中解读张家港本地民生新闻的受众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生新闻凭借其人文化的表达方式、平民化的视角、亲切活泼的语言等特点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为了适应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2012年4月,黄冈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民生类新闻节目《新播报》。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真可谓是叫好又叫座。  相似文献   

20.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疲态,受众也在多档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下出现了视觉疲劳。有的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竟然有两档以上的民生新闻节目,各种问题应运而生,到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的瓶颈期,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节目内容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收视率同时也在下滑。民生新闻节目是市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战场,笔者以在福州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110晚报》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实际,以此节目为研究个案,对当下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今,新媒体的涌现,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传统新闻的制作、播出方式。新媒体的冲击也迫使传统电视媒体,改变传播策略,与新媒体合作,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