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3-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契合,内在融通,实践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鲜活素材、传播方法和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和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分支,既包含有客家文化要质,又与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具有东江特定区域性文化特色。特定地缘因素、人缘因素和文化传统多元化因素,规约着东江文化的来源与流变;开放性、兼容性和创新性三者融为一体,构成东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一支系的客家民系,和合文化也是客家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通过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客家"显形文化"中的建筑、楹联、山歌、方言及民俗风情等方面探寻其"隐形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岭南文化具有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客家文化三大民系杂交组合的优势,目前正滋生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的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岭南文化,不仅富于海洋和华侨文化色彩,构筑起三大民系文化组合优势,而且一贯勇攀中国思想文化高峰,孕育出了不同时代的思想精华。目前正在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先进思想文化,就得益于岭南这方向来敢于标新立异的理论沃土。  相似文献   

6.
客家地区多山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客家民系经济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牛在客家地区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方言中以“牛”形成的词语很多。其中体现出来的对牛的认知,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具有地方性。粤语也有较多的“牛”类词语,但比客家话少很多,而且并未鲜明反映出人们对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的熟悉程度,这说明广府地区,牛的重要性远远不如粤东粤中客家地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广府地区的农业生产较客家地区弱(耕田者较少)。  相似文献   

7.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区域历史、现实的反映与积淀,是区域竞争的重要品牌资源和动力因素,是研究珠三角区域科学发展的必要角度。顺德改革开放为广府文化发展构建了新的实践基础,给广府文化带来全面深刻的变化表明,广府文化的时代变迁,使得包括文化本身在内的整个社会改革发展。更为理性与科学,更具有可持续的活力。应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广府文化的创新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化历经多次的时代变迁而不衰之根源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优良的精神品质,而且与其多样化的传承方法息息相关。这种方法既注重显性文化教育,又注重隐性潜移默化。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总结客家文化的传承经验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客家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承载着勤俭耐劳、开拓进取、崇文重教、念祖爱国等可贵客家精神。挖掘客家乡土文化的宝贵内涵,将其有机地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推动更多的学生与教职工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广府文化读本》地方课程资源,开展实地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是品德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文章立足于推广《广府文化读本》地方课程资源,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在对所处地域广府文化资源以及本校学生关于广府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初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把广府文化与品德课程有机整合,以引领学生通过实地探究学习,深度认识广府文化历史,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广府话(粤语)。三大方言有个性也有共性。本文对三者人体类词语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据此分析这三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窥探三大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与普通话词汇相似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客家园林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表现载体。客家地区社会环境是园林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客家聚落景观中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的构成是客家园林形成的物质基础。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从属于区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包括存在于客家地区或者在客家住地之外的,以客家文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供人们聚集、游憩、观赏的园林。  相似文献   

13.
客家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客家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客家传统体育活动由于自身的文化特征,往往与客家的节日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历史上对于改善和活跃客家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挖掘整理切合客家族群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对于推动客家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的产业发展中,旅游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随着以侗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旅游业得到发展,当地政府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侗族文化变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在文化保护活动中,本地人口占少数的汉族文化没有引起重视。文章以侗族与客家妇女做的布鞋和绣花鞋为例,考察以被他者表达的民族文化和不被重视的两个不同民族的同样的物质文化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引起的相对应的变化和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人文素养。客家人文素养中既有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文精神,也存在有一些不利廉洁文化建设的封建糟粕。客家廉洁文化建设要吸收客家人文素养中的积极因素,又要防止客家人文素养中的落后元素。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围龙屋是粤东梅州客家地区标志性的民居建筑,本文试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围龙屋主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其文化功能,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意义。围龙屋模式的民居,其形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客家生态文化(梅州)保护区建设以客家文化空间和"文化基质"为保护重点,达到对客家文化的科学与整体的保护,最终实现梅州特色生态文化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梅州需要依托客家古村落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在保护和传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生态优势和客家农耕文化的传统,推进地方特色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粤东客家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客家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探索客家武术的体系结构,研究如何使客家武术文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以更好地促进客家武术的合理发展;将流派众多的客家拳种推向全国及世界,使客家武术成为传播中国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对客家武术走向世界和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家人强烈的保守情怀,以及念旧、不忘本、崇祖敬宗、缅怀先人的特质,表现在谱牒的编修之上。族谱是一氏一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之纪录,是不同时期、不同民系的先人所遗留的文献史料与历史纪录。客家人注重族谱之编修,族谱是传统的历史文献及珍贵的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人物与地方史料,是客家民系各姓氏之渊源、家族历史的记载体裁。"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型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对于客家人来说,族谱承载着个人的根,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修族谱是客家人优良文化传统,一部体例完整的客家谱牒,保存了丰富的客家文化材料,值得加以活化保存。在今天信息数字化时代,族谱数据(Genealogical Database)的建立,进行族谱文献数字化,不仅可以寻根溯祖,亦可以让族谱文献达到充分利用与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