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外部文化思想背景回溯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层面分析审美乌托邦的回忆特质,并追寻回忆对象,最终发现:审美乌托邦的源渊就是“奥斯维辛”对阿多诺的隐秘刺痛。  相似文献   

2.
任何写作、书写,都是一种回忆,都是逆流回溯到昨天、过去、童年、幼年。无论是鲜花还是荆棘,回忆中的荆棘也是光荣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回忆中的失败也是闪光的;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回忆中的泪水也是甜蜜的。无论是平坦还是崎岖,回忆中的崎岖也是迷人的。在回忆中回忆,在距离中距离,在审美中审美,陈粮终将酿出香醇的关酒,去年的槐花必定酿出清亮的佳蜜。  相似文献   

3.
童心是沈从文的审美心理。我们可从沈从文的严肃文学观、虚静的审美心境、童年的回忆视角与艺术感觉、人与自然的融合及素朴的审美理想这几个方面来解读其童心,并探讨其童心对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忆与咏史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审美关联。杜牧的咏史诗中将这一关联演绎为一种审美回忆:借助回忆性意象的审美创造能力,将回忆性意象的缺失与诗人的情感缺憾相契合,营造一种感伤婉约的审美情调;借助于回忆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在瞬间的时空定格中去体验人生、体味生命,完成自己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回忆这一诗学范畴探讨了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类型即儿童视角叙事、回叙型叙事和梦想的叙事,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首先是小说叙事的技巧和形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也是京派作家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沉思与回顾的场所。通过回忆,因为时间的生成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对往事的远距离审视使京派小说获得一种“间离效果”,呈露出和谐蕴藉的审美风貌。京派作家用回忆消解了由现实困境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在颠覆现代都市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乡土神话——理想的文化图景和生存模式。从这一层面上讲,京派小说回忆的诗学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策略。论文把京派小说置于现代小说多元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其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回忆与咏史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审美关联。杜牧的咏史诗中将这一关联演绎为一种审美回忆:借助回忆性意象的审美创造能力,将回忆性意象的"缺失"与诗人的情感缺憾相契合,营造一种感伤婉约的审美情调;借助于回忆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在瞬间的时空定格中去体验人生、体味生命,完成自己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音响信号刺激审美主体,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回忆,并丰富审美表象,获得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样一个感知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乐曲的引导下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电影序幕中的回忆方式 ,作一番审美分析。包括电影回忆的技巧性的审美和其他几个方面的审美 ,试述电影利用这种叙述方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回忆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对回忆的艺术本体论的阐释;对回忆与审美想象、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及审美体验等关系的申述;注重在叙事文本的分析中考察回忆手法的运用及由此产生的美学意味.而国内回忆研究只在理论借鏊、思维创新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加以检讨,如从时间与叙事的角度加以推进.将有助于从时闻和叙事两方面呈现回忆的审芙意味.  相似文献   

10.
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旧与回忆有同有异,在审美创作、审美接受和审美情感三个层面上,怀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理的独特性。怀旧是一种建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象构造,是一种想象的文化记忆,怀旧感是伤感与优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一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霍磊 《教育探索》2006,(3):99-100
一、重视声乐审美群体审美要求的理念应该纳入到声乐教学指导思想中去 在我们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指导思想中.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声乐艺术的表演者.对于声乐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审美群体以及该群体的审美要求却很少顾及,这在审美群体的审美意识日趋完善的今天.可以说是一种缺失。诚然,我们有引导审美群体提高审美情趣的义务与责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所创造的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审美群体的认可程度。其实.声乐艺术和其他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它的存在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回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诗学功用。普鲁斯特将回忆分为“自主回忆”和“非自主回忆”:自主记忆是受理性支配、为实用所需的记忆,这种记忆剔除了感性细节,脱离心灵及情感的真实需求,不是审美的记忆;非自主记忆则是关于感性印象、心境氛围的记忆,它是形象性、情感性的因而也就是审美性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人的回忆中,都有非常难忘的日子,我的回忆中,最难忘的日子是前几天的夏令营。在走的那天,我兴奋极了,我们上了火车后,表演节目的时候,金俞晨的笑话把我们逗得都笑出眼泪了。下了  相似文献   

15.
怀旧是一种想象化的时光追忆,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一种诗意化的生存艺术。在回忆的审美心理基础之上,怀旧的审美本质表现为怀旧者对过去的生活事实和情感经历,在心灵当中的审美再造和艺术重构。怀旧的审关心理指向是感伤之关和彼岸之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05,(6):13-13
——我跟同志们聊,虽然我们有艰苦的一面,危险的一面,但体会到了城市之中那种久违了的人间真情,人与人朴实无私,互相依赖;迷失了互相鼓励,患难与共,我每次回忆起来都非常感动,可以说,在科研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我们的情操。——王弭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童年回忆小说以对儿童世界的生动展示和对自我童年的深情回忆成为具有独特韵致的审美文本。这些小说鲜明的散文化与诗化的文体倾向及双重视角的采用,是现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探索,而其丰富的文化蕴舍更可挖掘出巨大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忆海拾贝     
卢旭 《新读写》2010,(11):22-23
黑白的画面,我们称之为回忆。 很多时候的回忆又如同一场默剧,因为我们已经忘记了确切的台词。  相似文献   

19.
微语录     
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白岩松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哈利·波特与密室》  相似文献   

20.
在散文作品中,回忆类散文格外多,且往往写得好,写得美。回忆是对过去的重新体验,回忆是对往事的审美创造。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写于1961年,而作品所描述的种菜情景发生在1941年,整整相隔了20年。作者在谈到写这类回忆散文时说:“回到延安写战地见闻,进入北京才写延安生活,这跟成年回忆儿时差不多……现实生活,有些可以因景生情,即席赋诗为文,有些就不行。往往要后天写前天,20年后写20年前。亲身经历的事,也要经过一番回味,洗炼,把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朗,片面感受汇成完整印象,才能构成一篇作品的雏形。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