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移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近年来受到关注.移动AR利用移动终端,借助对实体对象的识别,通过计算或在数据库中获取虚拟信息,并将虚拟信息叠加于现场视频,实现虚拟信息对现实的“强化”.文章根据移动AR技术的特点,结合图书馆的业务实际,提出了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五种应用,分别是:提供图书馆指引服务,实现图书定位,提升阅读体验,开展信息推送,促进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移动AR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关于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移动AR技术内涵及其技术特征,分析了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图书馆的业务特点,对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发挥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做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移动AR技术的应用,简略阐述了研究背景,介绍了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应用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整合各项资源、创设优质情景和强化资源交互移动AR技术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路,并从信息推送服务、完善阅读体验、图书定位服务以及图书指引服务几方面着手对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扩展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图书馆可利用移动AR技术改变信息传递和展现的形式,使读者享受到更加直观和丰富的阅读体验.在概述移动AR技术的基础上,介绍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结合体验式服务的特点,提出移动AR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可提供基于资源联合的"文化旅行"服务,实现人机交互的书评推荐,开展馆内互动游戏以及创新用户阅读体验等.  相似文献   

5.
秦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0):139-148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增强现实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为我国图书馆增强现实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中外文献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和引文追溯的途径搜集国内外图书馆增强现实方面的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梳理。[结果/结论]分析国内外增强现实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国内图书馆应用增强现实应考虑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理性引入AR技术、善于运用已有的AR平台、重视对用户态度和使用效果的评估、重视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移动增强现实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优势也日益凸显.文章研究了移动增强现实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增强现实能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结合,产生很多新奇的功能,使资源更加开放化,服务更加人性化,管理更加智能化.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7.
AR少儿图书是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传统媒体少儿图书的一种新型出版物,与VR电子书存在区别.AR少儿图书具有能增强儿童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记忆,加强团队合作和学习积极性等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有效设计数字化可视少儿图书内容、数字化可听少儿图书内容、智能人机交互、可个性化阅读体验等创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创新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总结出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技术创新方向:手机图书馆网站、移动OPAC、手机二维码应用和增强现实应用。随后简要介绍了这四个方向的发展现状、设计理念,从实践角度分别对其具体的开发解决方案进行了梳理和汇总,从而为图书馆实际开展移动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数字阅读的不断发展,增强现实技术(AR)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数字阅读之中,并被用来优化阅读体验。本文从产品的角度,对"扫码式"增强现实技术的两种不同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具体从市场情况、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和内容资源五个维度上分析点读笔和报纸"魔码",并对移动数字阅读中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框架;采用比较分析法,揭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用特征,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AR技术趋势。研究发现:AR技术运用增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休闲互动方面的功能发挥;在运用AR技术提供服务时,不同类型机构的侧重点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重视文化传承服务,档案馆、图书馆注重利用AR技术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科技馆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馆和博物馆同时侧重休闲互动服务的供给;目前应用AR技术仍面临设备费用高昂、业态雷同、安全隐患、知识产权风险、功能质量有待提高、用户体验需要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工具平台扩张迅速,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以VR、AR为代表的人工现实技术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以人工现实技术作为切入点,梳理分析VR、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已有应用,继而探讨人工现实技术服务于图书馆营销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中的场景搬到具有沉浸感的虚拟环境中,可以实现与使用者的交互。文章通过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图书馆漫游展示、读者借阅指引、馆藏资源重塑、提升读者体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应用,提出构建以虚拟洞穴为核心,桌面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平台为支点的跨平台图书馆虚拟仿真应用模式,可有效促进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迪 《今传媒》2012,(3):105-107
增强现实技术或称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虚拟现实领域最新创新技术[1],从当前体育节目直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体育节目直播手段的缺憾,而且能很好地对体育节目中的技战术对观众进行一个很好的诠释。通过介绍增强现实技术概念,及其现代电视直播节目的特点,以及增强现实在数字化电视节目上的具体应用例证,证明了AR技术在电视节目应用上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增强现实(AR)技术已受到各行各业诸多关注,在出版业则可用其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改善传统出版内容固定、难以与读者互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因此,增强现实出版物有望结合“数字”和“纸质”两种内容呈现模式的优势,即在不破坏阅读流畅感的同时增加身临其境的浸入感和体验感.本文从AR应用工具Layar的发展历史、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它怎样通过创造性地应用AR技术来实现出版印刷的变革,从而给予出版业更广阔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阅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5.
苏燕 《出版广角》2018,(5):67-69
虚拟现实技术VR (Virtual Reality) 和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是计算机科学在当代多媒体领域的重要创新应用.随着人们对当代儿童出版物创新需求的不断提高,VR/AR技术在少儿出版领域的应用目的、应用效用和应用方式渐渐成为首要研究的理论问题.VR/AR技术在少儿出版领域的应用方式主要为运用VR/AR技术构建数字化共享素材库,编辑和发布运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数字APP以及为读者创造具有互动性的阅读空间,并以此促进少儿出版业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定义了增强现实(AR)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并将其与虚拟现实(VR)技术予以区分。接着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重点对增强现实出版物的基本范式及应用模式进行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增强现实出版物的创新价值。最后,基于分析结论,对我国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中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研究了AR增强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增强现实(AR)童书是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传统媒体童书的一种新型出版物,近两年凭借其互动性强的沉浸式体验迅速成为数字出版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不少出版社立足增强现实的技术特点,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拟人化功能相结合,在增强现实童书的交互设计中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拟人化卡通人物、拟人化语言沟通、拟人化行为动作等,从而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儿童与童书交互的情感体验.文章尝试分析拟人化的价值与作用,并总结归纳了拟人化手法在AR童书中的几种实现路径,以期为出版社制订出版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赖雪梅  杜都 《出版广角》2017,(24):17-19
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让少儿出版物除了文字、图片,还包含音频、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多种元素,给小读者提供全新、全方位的立体感官享受.未来AR少儿出版物将不断优化,成为小读者接触文字、故事的第一课,甚至成为小读者接触图片、声音、影像的第一媒介.  相似文献   

20.
"全民阅读"活动的兴起,引领了一阵读书热潮,但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读书方式,AR等数字技术与图书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读物——AR图书。文章详细阐述了AR图书助力全民阅读的五个方面——"虚拟+现实"体验式阅读、实时互动式阅读、从"源头"助力全民阅读、提供与时俱进的阅读内容、符合读者购买意愿,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AR图书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