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祝芳 《阅读与鉴赏》2009,(10):35-36
中考材料作文常常提出“自选角度”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中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并非是像山峰、日出这样纯客观的事物或现象,它蕴含着命题者的意向。即使是自然界的材料。也是“第二自然”。如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提供的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理解,一种概括。它蕴含着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哲学观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考生选择写作角度必然受到某种制约,“自选角度”决不是任选角度。  相似文献   

2.
唐湘桃 《湖南教育》2005,(22):25-25
作文,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点和焦点。2005年湖南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是整个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充分展现了命题者的命题智慧。作文题目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很显然,这一作文命题完全避免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一些范文或句子段落来应付考试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以“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政策为标志,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核心,具有作文内容和形式的相对开放的特点,它所开创的命题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可以断言,未来几年的高考(包括普高、高职)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话题作文。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2001年高考作文命题,提供了一则有关抛弃诚信的寓言,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并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道作文题与2000年的命题相比,严格限制了作文范围,有效防止了套袭宿构作文进入试卷,就卷面而言提高了作文信度。但同时又产生了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4年分省命题后,高考作文不再是一种类型一统天下的格局。前几年一度时髦的话题作文的提法好像在有意识地被淡化,多年不用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重现高考试卷,有人还在它们名字前加一个“新”字。而话题作文的“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三自原则中的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各种考试的作文命题多以“自选文体”为主流,学生面对此要求,完全可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自选文体”并非就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也应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所长,确定某一文体,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因为恰当的文体,犹如得体的衣装,它会让人赏心悦目,令人耳目一新。下面就文体的选择谈谈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让考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拟出更好的题目呢?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省自2004年第一次自主命题以来,和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相比,显得特立独行。当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材料提供了十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是当年给考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度最大的一道题,赢得了广泛的好评。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提供了两幅  相似文献   

11.
以2019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为例,关照新课标要求、统编教材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变形设计出“限制版”“情景版”“想象版”“书信版”“思辨版”等多种题目,以研究作文命题的多种可能,追求命题的更优方式。  相似文献   

12.
所谓“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其形式是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法;其内容关注的是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人文理念;其要求都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是让考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目的是在倡导考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纵观近五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构成了一种奇持的文化现象,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重中之重,约占语文部分的40%,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命题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卷命题。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只需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三自为考生创造了一个扬长避短,充分释放自己创造潜能的写作空间。仅从近三年考场作文的反馈看,大部分满分作文在创新方面有所创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命题人给出多道作文题,要求习作者任选其一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叫选题作文。选题作文降低审题难度、鼓励考生各展其才的命题意图,与新课标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所以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宠”。  相似文献   

17.
作文命题往往有虚实之分。“虚”主要指命题对材料、体裁和内容的不限定性;“实”则指命题上对材料、体裁和内容有具体的限定。在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平时进行写作训练的命题,主要应以“实”为主,即多命要求具体的实题,少命要求宽泛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对写作的要求,不管是何种命题形式(命题/材料/材料+标题(话题),都离不开审题。作文审题,从某种角度说,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看”,即通常意义上的“审”,包括了对题目材料信息的阅读、辨析、提取和归纳,这个过程是“隐性”的,是写作者对题意的自我思考、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提到中学作文,老师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个主打文体。中高考作文命题,争来争去,无非是“文体不限”或者“自选文体”,而评卷标准通常明确指出为“记叙文”与“议论文”,小说可以写,归到记叙文中;至于“戏剧”与“诗歌”,一般是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不再设审题障碍,但“扣题写作”仍然是全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否则,文章写得再“完美”,也是不符合写作要求的“跑题”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