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广彦 《收藏》2001,(3):14-14
一提起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收藏,人们往往言必称宋、元、明、清,官窑瓷器,而对于民窑产品,除了有特色的几个窑口,如长沙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建阳窑、德化窑等在其各自的鼎盛期的高等级产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外,一般说来是不被收藏家重视的,这甚至包括瓷都景德镇的民窑产品在内。  相似文献   

2.
林明杰 《收藏》2006,(2):63-63
现年80岁的英国著名收藏家麦克尔&;#183;巴特勒爵士,2005年12月1日与上海博馆合作举办“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他以自己收藏的一件康熙五彩瓷器中的西厢记图案命名这个展览——“惊艳”。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起,新中国邮票铭记有了重大变动,原来的“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并增印了“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 英语CHINA一词,字头大写,意为中国;字头小写,则为瓷器。那么,CHINA最原始的译文是什么呢?有人从瓷器联想到瓷都景德镇,又从景德镇联想到其古老的名字——昌南镇。如徐智勇先生《“CHINA”(中国)一词的由来》(《天津集邮》1994年第3期)就说:  相似文献   

4.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程中喜 《收藏》2007,(4):49-49
2006年10月21-23日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召开了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盛会吸引了400多位学者,藏家和古玩商前来参加,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张浦生,李辉柄、叶佩兰、赵青云、陆明华、黄云鹏、罗学正、曹淦源、吕成龙、承焕生以及香港、台湾、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的专家50余名与会。  相似文献   

6.
展讯     
《收藏》2016,(23)
正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2016年10月25日至2017年2月26日故宫博物院斋宫本次展览的重头戏,是2014年以来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这些考古新成果从未展出,属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共分5个单元,分别为"生产意图与官样""御窑瓷器的落选品及处理方式""御窑瓷器的管理和使用""御窑与瓷都的形成""御窑的新生"。前3个单元阐述了明清御窑瓷器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废弃的过程,旨在揭示明、清御窑管理制度的具体内涵。第四单元以明代御窑厂成功  相似文献   

7.
曹建文  邱新倩 《收藏》2008,(6):62-65
“海峡中国瓷”这一慨念,对很多收藏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来说可能部是陌生的。因为它产生时间较晚,流行区域很窄,加之它们都是晚清民国的日用瓷器,故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但是当我们参观以后,发现很多“海峡中国瓷”其实做工相当精细,技艺水平并不低,不但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日用瓷的较高水平,而且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和外贸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衰落后,有过一个较人复兴,因此值得收藏爱好者和贸易瓷研究者了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叶佩兰 《收藏》2007,(12):48-51
我在1998年出版《元代瓷器》一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元代瓷器。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的仿古瓷已经很多了,当时我因工作需要赴外地考察,到了一个收藏家的家里,发现了满房间的仿古瓷,许多是仿元青花瓷器,以后又陆续发现许多仿元青花,听了收藏家及其家属讲了他们的收藏故事,让我很痛心,也感到很内疚,促使我编写了这本《元代瓷器》。今天看来,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也不够深入。该书出版后元青花仿品曾一度没了市场,  相似文献   

9.
张咏梅 《收藏》2007,(1):59-61
景德镇陶瓷教研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旧址上进行过多次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发掘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代瓷器的认识,不少文献记述得到证实,许多关于明代瓷器的观念得以更新。其代表性收获有:  相似文献   

10.
胡敏丽 《收藏界》2012,(5):114-115
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史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黑釉瓷器暨吉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2月25日至2月26日在深圳成功召开。会议期间,共有82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收藏家参加了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陆明华 《收藏》2011,(3):20-25
昔年渡海西去,今日航空东归,90余件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流转二三百年后重新回到中国,这是荷兰收藏家(Henk B.Nieuwenhuys)尼汉克先生的一个壮举,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批明清景德镇瓷器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此举令人钦佩和赞叹。这批瓷器均是贸易瓷,绝大多数是青花器,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国内收藏中不多见的物品。  相似文献   

12.
王昆  板桥 《收藏》2007,(4):172-174
2007年2月5日,收藏与鉴赏迎在茶话会暨“7501”毛瓷日本之行座谈会在景德镇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召开。当年参加“7501”毛主席生活专用瓷研制的景德镇陶瓷科研人员,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方综,曾维开、戴荣华、罗慧蓉、杨火印、涂雨亭,以及“7501”毛主席专用瓷收藏家,上海稻房艺术馆负责人张曙阳先生,  相似文献   

13.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余家栋 《收藏》2007,(1):56-58
景德镇是一座窑火盛烧千年不衰的城市,其“瓷都”桂冠的赢得是与该地有众多古代制瓷窑场分不开的.湖田窑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杨才玉 《收藏》2007,(1):44-51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藏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景德镇官窑瓷器、上海稻房博物馆(筹)藏景德镇在20世纪70年代制作的7501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连同台湾鸿禧美术馆藏景德镇瓷器,于2006年10月21日开始在日本国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举行“景德镇千年展”首展,之后还将陆续赴茨城县陶艺美术馆,山口县立荻美术馆,东京市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举行为期一年的巡展。此巡展的展品皆为三馆馆藏精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景德镇千年制瓷业的悠久历史及其辉煌成就,在当前中日关系解冻趋暖的大背景下,这种文化交流受到日本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作为民间藏家藏品的“7501毛瓷”首次成批出国巡展,其重要意义及其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仿古村见闻     
雄风 《集邮博览》2013,(1):79-79
2012年国庆长假,我和几个朋友到江西九江旅游,听说景德镇有个“仿古村”,是有名的仿古瓷器作坊。我们到达目的地后,便好奇地去探访了这个仿古村。“仿古村”位于景德镇火车站附近的樊家井,我们上午到达这里,只见小街小巷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街上人声鼎沸,有参观的、批发的、运送瓷器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旅游景区还热闹。  相似文献   

17.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静荣 《收藏》2007,(11):46-52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役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渗透着浓郁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愈显其华丽富贵。与青花、彩瓷相比,  相似文献   

19.
陈零初 《收藏》2001,(9):15-17
TekSing——“泰兴”号,这艘1822年沉没于贝尔威得暗礁(Belvidere Reef)的清代商船,在不久前被打捞上岸。令打捞者吃惊的是,他们除了发现无数死难者的骸骨外,还捞获了30多万件中国瓷器,可以说是世界陶瓷考古史上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而这些瓷器几乎都来自中国著名瓷都福建德化。200011月17日,这些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文选中专门介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后,1952年又经美国人波普研究,元青花在瓷器史中脱颖而出。随后,国内元大都窖藏、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和江苏金坛的元明墓中先后出土了带有纪年款的元青花瓷,国内外收藏家乃争先恐后收集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