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批评的方法,从小说的要素出发,对海明威的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冲突进行了分析,从而阐释了小说中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并发现这部小说中的冲突贯穿始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9,(2):47-52
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都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两人在自觉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同时,又注重建构各自的小说诗学。两人在小说诗学观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注重在小说叙述节奏快与慢的书写中找到平衡,这与现代社会对小说的侵袭密切相关;两人在对模糊与精确的主题书写中有着明显的后现代小说的痕迹;两人在讨论小说与政治、哲学等的关系中引出了百科辞典型小说的概念,这为后来小说的书写可能提供了新的可供参考的创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通过对斯蒂芬·克莱恩的战争及心理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的颜色及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来展现小说的自然主义特色,阐释克莱恩对战争、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的认识.说明该小说真正表现的是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动物性和被动命运,谴责了战争把人非人化的残酷本质.这些特点使得该小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五四"小说创作中,"人的文学"是新文学作家的共识,无论是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还是浪漫抒情小说,都突出表现了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对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维护,对社会痼疾强烈的批判意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有效途径凸显人文精神教育,是普通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应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上借鉴了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台词课作为表演专业创作手段课的教学定位进行探索与思考,在授课内容上,提出了围绕小说片断进行的几个层面的教学:小说片段演播、小说片段改编广播剧、小说片段改编剧本片断的人物对白、人物对自由一个人扮演同性别的两至三人,组成单人对白训练这几方面的内容,并实例说明小说片断改编在台词课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7.
现在论及魏晋六朝小说时,一般笼统地指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从这些小说和魏晋六朝人对这些小说的相关论述出发,得出其时的小说观念相比汉代的小说观念也显得落后。这并不符合魏晋六朝的实际。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在沿袭了汉代小说观念的同时,相比汉代小说而言又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魏晋六朝人对小说娱乐功能和虚构手法的事实肯定,以及与之相应的魏晋六朝小说中历史叙事向小说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论者多就马洛、库尔兹等“中心人物”视角进行小说批评,而忽略边缘人物——俄国人在小说中的声音。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俄国人出现的环境,小丑加傻瓜的人物设定挖掘其身上的狂欢化特征,并从俄国人身上体现出的讽刺性模拟色彩、对小说复调体系构建的参与和对库尔兹的加冕与脱冕三个方面说明这一形象在小说叙事学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同人小说在小说阅读者中的传阅度、接受度不断提高。“同人”这种小说模式其实古已有之,到了近代的翻新小说就形成了主动的、有意识的同人文学创作。“同人”小说与“翻新”小说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承续关系。回归近代,通过对中国近代翻新小说的研究分析,或许能够揭开当下同人小说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当然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话,这就是小说的价值所在。因此,阅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阅读小说要通过"理解·积累","评价·鉴赏","扩展·延伸","启迪·借鉴"四个步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探讨人的秘密。由于自身经历的影响,他偏爱“穷人”主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停留在对穷人苦难生活的展现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潜伏在人性深处、人的本性中的不幸。他否定理性人物.认为理性能引诱人犯罪。他肯定和赞扬“神人”,认为至善至爱才是人悲惨命运的拯救力量。“神人”形象成了他与丑恶现实相对抗的武器,也成了他解开人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严琦  冷小利 《海外英语》2014,(19):191-192
Rice is regarded as a grey film because of its theme of human’s evil nature. The dark, secret, and evil sides of human are vividly displayed, which arouse deep thoughts. How is the protagonist, Wulong, ruined? What to blame for his downfall? In this essay, the writer would try to analyze the phases of his spiritual downfall and discuss the elements which influence the change of his character through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以欲望为主题,充分表现了欲望的巨大力量和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脆弱。欲望作为人的一个异化现象成为了人最大的异己力量,使人成为非人。德莱塞的很多小说都显示了他对欲望这种巨大异化力量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挖掘,从而从哲学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大潮已过的九十年代中期,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以寻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移民的寻根情怀以及寻整个人类的精神心灵之根这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展示了更为丰满的寻根意识和寻根思想.寻根永远是人类文学和文化的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定义、类型以及时代语境和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赛博朋克小说的特征,认为赛博朋克小说为人类描绘了一个并不遥远的伊托邦世界,是人类乌托邦梦想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倍受历代教育家的重视.当代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人的主体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主体本质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把握,道德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基本规律也不断得到科学地揭示,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自我教育理应成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的存在与人的发展就是为了寻求人的和谐。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我性的有机整合。讨论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出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自由的实现,追求人的主体性实现。教育因此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走进人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时代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适应意识和选择能力,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生活境界,追求人的自由与“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自觉发展的存在三个阶段。马克思对人自身发展的这种划分为研究人类文化模式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为: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表现人类精神的重要载体,音乐记载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表达了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展示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表现出对自身命运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