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沂 《中国档案》2004,(4):58-60
若以内容的社会知名度论,迄今为止,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83套文献中,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手稿应该是广大百姓最为熟悉的。祁老太爷、大少爷瑞宣、大赤包、冠晓荷,这些名字对35岁以上的读者而言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他们在十几年前就被演播员用声音,被演员们用表演演绎得栩栩如生,家喻户晓。作为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05,(12):F0003-F0003
该献形成于1944年——1948年,共1件,保存在中国现代学馆。此献是老舍先生所《四世同堂》手稿。《四世同堂》已成为中国新学百年来最好的百部作品之一,它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北平沦陷到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的整整八年中,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4.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召开的《老舍先生》、《舞之灵》多媒体光盘出版座谈会于2月25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忠德,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等100多人、约20家新闻单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气氛热烈而亲切,著名作家舒乙先生,舞蹈家姚珠珠女士分加以委托者和总策划的身份介绍了《老舍先生》和《舞之灵》的内容及光盘开发制作过程。 《老舍先生》光盘以老舍先生的生平经历、主要创作为经纬线,采用了600幅照片、录入了老舍先生所有的代…  相似文献   

5.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档案局征集老舍先生的部分珍贵档案资料进馆。此次征集的档案资料由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捐赠,其中包括老舍先生手迹、生前用过的物品、珍贵照片、多种纪念章、《骆驼祥子》影视剧照以及多个国家多种语言文字出版的老舍先生  相似文献   

6.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档案局征集老舍先生的部分珍贵档案资料进馆。此次征集的档案资料由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捐赠,其中包括老舍先生手迹、生前用过的物品、珍贵照片、多种纪念章、《骆驼祥子》影视剧照以及多个国家多种语言文字出版的老舍先生  相似文献   

7.
2001年,张广天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间,以民谣加摇滚的方式唱出《狂人日记》里关于“吃人”的那一段。和《切一格瓦拉》一样,戏剧《鲁迅先生》以高唱《国际歌》结束,张广天俯视着台下“昏睡的、堕落的、帮闲的”众生。不过戏的主角不是“鲁迅先生”,而是“张广天先生”。  相似文献   

8.
孙大为  孙楠 《兰台世界》2013,(19):109-1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创造的。老舍是中国20世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现代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广为人们所熟知。同时,老舍作品的文学翻译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9.
老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但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老舍研究界已出版多部老舍年谱后,我国尚无一部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的《老舍年谱》。近年来,国内相继推出三部老舍年谱:郝长海、吴怀斌先生合编、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老舍年谱》,甘海岚先生编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年谱》,杨立德先生编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三部老舍年谱的出版已引起国内外老舍研究界的普遍关注,无疑将推进世界人民对老舍的认识。年谱作为史籍中的一种,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宋代就有以孔子、朱熹、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为谱主的年谱出版。古人年谱多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胪述谱主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约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揉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  相似文献   

10.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11.
舒乙 《档案天地》2012,(10):4-7
颠簸中的童年 我1935年生在青岛,当时老舍先生在青岛教书,他从英国回来以后直接就到了山东济南齐鲁大学,1934年他转移到青岛到山东大学教学。生我的第二年他就去了山东大学的教务,变成了职业写家,1936年的他成为职业写家以后,第一个成果就是《骆驼祥子》。写《骆驼祥子的》那个地儿叫做青岛黄县路,好像老舍旧居现在改成了"骆驼祥子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奇妙的。奇妙到你只能领会、体味它,却不能左右、更改它。它的逻辑总是那么平淡无奇、顺乎自然,却又常常出人意表、奇峰突起。 40多年前,老舍先生凭着深厚的生活功底和敏锐的世情洞察力,写下了传世之作《茶馆》。先生高明,却也恐怕没有料到后人会借着《茶馆》创下“老舍茶馆”的字号,而且赋予全新内涵,独步京师。不服可不行!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有“老舍茶馆”,便会有人光顾、欣赏、品味,“说三道四”者不乏其人。《“老舍茶馆”与老舍的<茶馆>》  相似文献   

13.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14.
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都是安徽小镇叶集人,小学时同班读书,后来又先后到北平求学。因为“五四”运动的影响,他们都喜好上了文学,开始尝试着翻译和创作。他们另有一位同乡兼同学张目寒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一再向他们说起鲁迅先生喜欢年轻人。于是他们鼓起勇气,把李霁野利用暑假译出的《往星中》托张目寒拿给了先生。鲁迅先生听说是高中学生的译作,第二天便开始看了,看完之后即约作者来谈,于是一群青年人立刻同所崇敬的鲁迅先生成了朋友。那时,鲁迅先生正在编辑《未名丛刊》,其中之一《苦闷的象征》已经交由北新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15.
《格瓦拉》和《鲁迅先生》之后,人们认为张广天应该自始至终激情万丈,扛着革命的战旗。正在热演的《红星美女》给了观众当头一棒,张广天也露出比观众还要茫然的样子来  相似文献   

16.
章靳以先生是我大学的老师,1957年受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委托,和巴金先生一起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他俩在1936年就曾合编过《文季月刊》。巴金的《春》、曹禺的《日出》,都在这本月刊上连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7.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曾在原《东北日报》当过记者、编辑的范敬宜先生,经过十年动乱和多年的“右派”生涯,最后又先后担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从他丰富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新闻从业经历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使命。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到底该贴近什么,怎么样贴近?范敬宜先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那就是要用心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9.
潜研堂文集外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嘉定钱大昕全集》十册,主编陈文和先生辑有《潜研堂文集补编》,学者称善。今再为补苴,略加案识,疏谬不逮,幸匡正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序》、《吴彩鸾书切韵跋》、联语二副,为虞万里先生提供,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20.
毛鸿雁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在其父毛秉乾先生的指导下,她比摹临习过北碑、汉隶金诸名帖,而以北魏墓志、《郑公》、《张黑女》、《石门颂》、《石门铭》、《散石盘》、《西峡颂》、《韩仁铭》等尤为名,又取法赵之谦以求其洒脱,她光习魏碑、《龙门二十品》等就用了9年的工夫,从而打下了用笔沉稳厚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她又转向习帖,对《圣教序》、《兰亭序》、《书谱》以及张旭、黄庭坚均有涉猎,这样又在她的雄强稳健风格中增添了几分空灵、几分飘逸。毛鸿雁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寄托在所写字的线条变化和总体构图之上,创作中她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