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关于“学而优则仕”一语,学界均反对以世俗化的“读书做官论”来阐释解读,但以往各家的考辨重点多局限于“优”“仕”二字。本文试图转换角度,由“学”字入手来探究此中本义。通过对先秦儒家学派学习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子夏所谓“学”,其原意并非指研修知识学问。在子夏看来,学习中最要紧的就是明德修身,其重要性足以取代知识学问。所谓“学而优则仕”无非是强调明德修身与为官从政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今人而言无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必须指出,子夏将学习与修德完全等同的做法,也有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2.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仩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 如何理解子复的这句话,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字应理解为“优秀”、“优良”,意思是说,做官的要想做得好就必须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则可  相似文献   

3.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在现代,“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经常被解释为:“学习成绩优秀就会被提拔做官,进入仕途。”但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并不是像人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那样,“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它的本意是说:“人读了书如果有余力就该设法去做官。”  相似文献   

4.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又是封建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且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教育制度和考选制度。建国以来,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而优则仕”曾受到批  相似文献   

5.
《师道》2008,(9):62-62
有些人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做官”,这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作者黄国荣说:(见《大地》双周刊)我发现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在运用这句话的时候都存在一些偏差。其一,这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论语》在《子张十九》中第十三自然段,录了子夏的语录;《论语》不是孔子的个人语录专著,而是诸子和孔子弟子语录的集锦。  相似文献   

6.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句,一般引述为孔子的言论,理解为“学习优秀的才可以做官”。其实这话不是孔子说的,释义也不是《论语》的本义,而是后人演绎而成的劝学格言。“学而”语见《论语低十“子张第十九”。朱熹集注本题往日。“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于夏为多—…·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原文为:“子夏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注文说:“优,有余力也;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  相似文献   

7.
“学而优则事”刍论李兆良自古以来,我国读书人追求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此语最早出于《论语·子张篇》。它的基本含意是:学习是为做官准备条件,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这一思想不仅被历代莘莘学子奉为金科玉律,而且深深渗透到平民百姓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子夏系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春秋末晋国人。孔子认为,在他的诸多弟子中。子夏长于“文学”.也就是具有较好的文字辞章修养。《韩非子》中讲述了一件“子夏自胜”的轶事:子夏与另一位孔子门生曾参相遇,曾参觉得子夏一向清瘦,现在却胖了.就问为什么?子夏说:“我战胜了自己,所以胖  相似文献   

9.
学而优则扶     
“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学习好就做官,子夏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扶”,则值得提倡。 我们这里有一个穷山村,几代未出过大学生。今年,山沟里终于“飞出了金凤凰”,考取了一名大学本科生。然而,因考生家境贫寒,难以承受入学、  相似文献   

10.
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正确地解释词义,必须注意语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性。《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于其中“学而优则仕”一语,历来说解多误,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所搞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中,许多文章把这句话列为孔子鼓吹“读书做官”的罪证,而加以挞伐。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优”释为“优良”,把这句话中的“仕”释为“做官”,按照这种解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相似文献   

11.
孔门弟子一向积极用世,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事实上,孔门中也有很多弟子未曾出仕。如颜回、闵子蹇、原宪、公析哀、子夏、子羔、子我等。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政治秩序混乱,不利于或不适合出仕,加之各人个性上的特点,有好几位弟子主动选择了不出仕。另外,孔子本人考虑到几位弟子的个性特点,反对他们出仕。  相似文献   

12.
不妨“学而优则扶”江西上饶地区行署办公室程建平“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学习好就做官,自古天下事,唯有做官高,子夏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  相似文献   

13.
唐银国 《文教资料》2010,(9):119-1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古今学人从教育学、文字学等多个角度已进行了注疏与考证。角度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字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力求在还原这句话最原始涵义的同时。获得子夏的教育观点,以对现今高校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为其土子所展示的锦绣前程。这“锦绣”之中自然是梦幻多于现实。然而梦幻往往比现实更迷人。同众多的田舍郎一样,吴承恩也曾追逐、捕捉过那五彩梦幻。按吴承恩的才学,将那五彩幻梦变为现实,应该说是可能的。吴承恩“性敏而多慧”,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子张》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两句,很久以来,人们都把“优”解释成“好,优秀”,这是不正确的。在《论语》产生的先秦时代,“优”字有“丰厚,富裕,有余力”的意思。“学而优则仕”即是“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旧《辞海》(合订本)129页  相似文献   

16.
“学而优则仕”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而优则仕”语出于孔子的弟子子夏。它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这种鼓励在学业上饶有余裕的士去作官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又适应统治者网罗人才的需求。因此。“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便一直作为教育目的和重要的人事拔举方针为统治者所遵循。对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作为根植于华夏土壤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然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破坏,“学而优则仕”这颗闪光的瑰宝蒙垢于污泥浊水。在经过冷静地、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之后,笔者认为应当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恰如其份地展现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语》记录了孔子有关论仁、论学、论政等谈论,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其高度的语言艺术也值得我们借鉴。一、简炼,富于哲理。这是《论语》的最大特色。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直者。”樊迟退,见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  相似文献   

18.
不妨“学而优则扶”程建华[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这一种学习好就做官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扶],则值得提倡。有这样一个穷山村,几代未出过一...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划上了等号,被认为是孔子提倡“读书做官”的一条“罪证”.凡是对旧教育清算,它总免不了被批评一番,在所谓“批林批孔”中尤其是如此。其实,“……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既不是孔子说的,它的本义也不是“读书做官”.对这一“错案”,现在是到了应该“落实政策”的时候了.笔者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热望得到学界先辈和广大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20.
不妨“学而优则扶”江西上饶地区行署程建平[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学习好就做官,自古天下事,唯有做官高,子夏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扶]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