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7):12-12
阿罗约:以撤军换人质的第一位元首在美国、韩国、保加利亚的人质先后被伊拉克武装分子斩首后,菲律宾人质安赫洛·克鲁兹却安然无恙,因为该国总统阿罗约答应了伊拉克武装分子提前撤军的要求 菲律宾7月19日撤离了在伊拉克的全部驻军,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克鲁兹于7月20日获释。在人质事件中,阿罗约是第一个同意以撤军换人质的国家元首。此举是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刚以微弱优势连任的阿罗约需要国内的支持。另外,菲律宾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劳工,而克鲁兹正是其中一员,这也是阿罗约考虑的因素之一。美国批评菲律宾的决定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4,(31):10-11
■反战之争8月15日,韩国反战人士在汉城集会,要求美国政府从韩撤军,及停止胁迫韩政府派兵伊拉克。游行的队伍在前往美驻韩国大使馆的途中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上)■塌桥事故8月14日凌晨1时,杭州余杭区伍杭镇运河上的一座桥,被一辆满载石块的卡车压塌,造成水路、公路全部瘫痪,大卡车也坠入3米深的运河里,所幸车内的两名驾驶员没有受伤。(右)击FocusGetty Images\photocome■血洗难民营8月14日,布隆迪军方称,位于该国西部的刚果(金)难民营13日晚突遭武装人员袭击,造成至少159人死亡,111人受伤。 一个自称“国民解放军”的布隆迪胡图族反政…  相似文献   

3.
杨军 《新闻三昧》2004,(8):29-29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12日晚证实,11日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并扣押的7名中国人已经安全获释,并被转交给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这一令人欣慰的消息,我是4月15日早上在电视上看到的。电视在播报这一新闻的同时,还播放了电视记在此之前到被绑架的7名中国人家乡采访的内容。福建省平潭县岚城乡中南村是被绑架林孔明的家乡。林孔明是7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只有18岁,他的两个弟弟分别上着中学和小学.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9):14-14
布什:解除对伊拉克14年制裁美国总统布什7月29日签署命令,正式取消对伊拉克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1990年8月2日,在萨达姆派兵入侵科威特的同一天,前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伊实施经济制裁。这是继今年6月28日交权后,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又一重要举措。不过,在萨达姆倒台一年多后布什才签署此项命令,其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随着大量美国军队和商家进入伊拉克,经济制裁早已成为一纸空文。舆论分析认为,布什选择此时解除对伊制裁,是希望借此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并增加自己与联合国的共同语言,促使其在伊拉克问题上与自己合…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中,有许多记者身遭厄运;在哥伦比亚,在伊拉克,记者被绑架,被送上绞架,被杀害……  相似文献   

6.
许罡 《航空档案》2005,(4):50-53
据美国军方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3月3日,美军在对伊拉克发起的长达两年的战争中死亡人数达到1502人。自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议会选举以来,伊拉克武装分子针对美军为主的联军以及伊拉克政府军队发起的攻击已逐渐减少,美军死亡人数也随之降低。据统计,今年2月有58名美军士兵在伊死亡,这是2004年7月以来最低的月度死亡数字。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问题本来就一直是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中国七公民在伊拉克遭遇绑架,则使伊拉克局势与中国的距离空前拉近。令人高兴的是,中国人很快获释。不过,仍然有多个国家数十名人质被扣押。而整个事件再次要求我们理性地看待伊拉克目前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1月9日,伊朗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以东发动大规模攻势,步步进逼,大有扑向巴士拉之势。沉寂了将近半年的两伊战争又一次为世界所瞩目。人们关心这场攻势,因为巴士拉对于伊拉克来说是生命攸关的战略要地,一旦被敌方攻下,伊拉克同支持它的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陆上联系就被截断了,每天300多辆卡车的物资和武器弹药就没法运进,持  相似文献   

9.
吴言 《新闻界》2004,(1):66-66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得越客观越好,但客观不等于没有倾向,凡形成文字的报道总内含了记者的立场、观点与倾向,这已被新闻大家们所确认(如胡乔木同志的论述等)。包括标题(不是所有的标题),因为新闻内容各异,有些新闻标题带点感情色彩或倾向也是必要的。比如:1月19日日本政府派出的自卫队在二次大战后第一次离开本土,开进了伊拉克,这是举世瞩目的事情,特别亚洲人民见了,总不好受。翌日各报发新华社稿时,作题不一。经济日报:日本自卫队开进伊拉克;解放日报:日自卫队先遣队入伊;文汇报:自卫队先遣队入伊;新民晚报:日自卫队抵伊拉克;青年报:日…  相似文献   

10.
5月6日,伊拉克新闻部取消了实行好几个月的新闻检查制度,外国记者们写稿时再也不必担心惹恼东道国而颇费踌躇,亦不必在发稿前先交检查官们审阅刪改了。新闻检查制度是1月中旬海湾战争爆发时开始实行的,但实际上从去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各外国通讯社和报刊、电台的文传、电传线路便中断了,许多记者不得不通过伊拉克长途电话传发稿件。海湾战争爆发后,伊对外联络通讯设备大部分被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7,(9):F0003-F0003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质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塔利班要求释放关押在阿富汗监狱中的所有塔利班人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由于阿富汗政府拒绝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于7月25日和30日先后杀死两名韩国男人质,后于8月13日释  相似文献   

12.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菜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在随后的进展中,吉利根的情报来源凯利的身份被英国政府泄露,凯利于2003年7月18日割腕自杀身亡,引发英国最高法院法官赫顿牵头的英国议会独立调查小组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13.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27):11-15
在英国政府与BBC关于“政府是否夸大伊拉克武器的威胁程度”口舌之争中,英国国防部顾问凯利成为了牺牲品。在政府施加压力和遭遇记者围攻的情况下,这位59岁的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成员对朋友说.“不愿活在这样一个世界”,7月18日,他的尸体被警方发现,并被认定为自杀。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7月15日,凯利否认自己是BBC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在7月20日,BBC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发表声明,证实凯利是BBC报道政府夸大伊拉克武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1月9日)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伊拉克的新篇章美国迎来了进入伊拉克的第四个年头,驻伊美军指挥官们正在重新评估自己的战术,寻找训练伊拉克新军、加强安全的更好方法。不过抵抗分子仍然在美军控制区域外发展势力,美军从伊撤出这一整体战略的实施依然前景不明。  相似文献   

15.
第一现场     
巴勒斯坦儿童为伊拉克孩子捐献铅笔,支持取消对伊禁运科索沃一阿族男孩乘冲突间隙在分隔区附近玩耍3月6日 印度特种部队开始布署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街头3月5日菲律宾一村庄被马荣火山喷发的岩浆所淹没。 战火正浓的欧洲冠军杯球场上佛罗伦萨队与曼联队的球星上演龙虎斗: (本版图片新华/法寒逃攫形瑙赞磷夔磷缨鳄缨翼黝粼鉴撰赘竺)攒哪撇黝濒耀塔瓣撇鞭耀朦黝腿蘸巍夔碳口战备演习解放军某部举行春季战备演习。图/赵艳志哪lJth了招_图俏院在消费者权益日当夭.酒厂职工走上街头为群众揭露假酒特征。髦醚擞!撇井~攫(巍夔蚤疆遨辍鬓鬓鬓堰…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50,筹备已久的美国军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爆发了。 随后攻伊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开始向伊拉克边境移动,随时为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作好准备。 开战3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称,“我以领导人的身份和你们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我们的军队也准备好了随时应战。”此言决非安拉保佑式的精神慰藉,这让人想起早在1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  相似文献   

17.
郭瑞璜 《今传媒》2007,(4):21-21
2003年7月,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陆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赴伊拉克执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三年多来,日本政府口头上说"最大限度地尊重报道自由",实际上却设置重重障碍,限制媒体采访驻伊日军活动,因而同声称维护国民知情权的媒体,不断发生冲突.2006年10月9日的日本《朝日新闻》,用一个整版篇幅,对此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时21个月的9·11事件独立调查,最终把伊朗牵涉进来。7月22日,9·11事件调查结果的最终版本指出,伊朗与基地组织有染。而更让美国人担心的是,7月31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证实,伊朗已经恢复了离心机的生产。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与基地组织有染、支持国际恐怖组织、邪恶轴心……这些令人熟悉的指控,使人回想起2002年的夏天——当时,美国以上述罪名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行舆论上的轰炸,随后,以一场战争解决了它对萨达姆的厌憎。美国近期对伊朗的强硬姿态,不免让人揣测:美国是否会像解决伊拉克问题那样,以武力消灭另一个“邪恶轴心”伊朗呢?伊…  相似文献   

19.
名中国劳工在伊拉克被无辜绑架,官方在第一时间内公布这一消息,倾全力营救。56个小时之后,中国人质获释,消息传来,传媒与网络同声相庆。相比以往,此次官方做法凸现对平民生命的维护,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理应肯定。《南方周末》有署名文章统计:4月15日当天,新浪网一篇“中国驻  相似文献   

20.
8名中国人质在回国途中遭到伊拉克武装分子的绑架,现在。有关各方正在加紧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