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时代主题,引导大学生自我给力、自主管理、自主培训、自主发展、自励放歌是就业工程体系建设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构建发展性就业培训模式,从三个主体、五个就业力培训区、七个公司化运行部门三个主要层面创建良好的就业培训工程生态环境,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支点。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匹配度较低,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现象级社会问题。透视教育价值取向游离、就业机会缩减、大学生就业焦虑、应届生“慢就业”等大学生就业内卷的外部表象,可知其成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驱使下形成的就业内卷、大学生就业思维局限下产生的就业依赖、社会层面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等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的趋势,需要大学生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明确就业目标,高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培训等活动推动校企合作,优化社会层面就业环境,形成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解决就业问题的合力,促进内在因素的变革,切实推动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郦波 《江苏高教》2008,(1):105-107
大学生就业培训与企业人才培训作为国内主要的两大人才培训模式,体现出培训主体、培训资源与培训手段三个层面上的巨大差异。这使得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相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培训需求、培训手段与培训评估的有效性设计上。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创业带动就业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北工程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探寻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就业工作中正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入手,分析就业工作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就业工作中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对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凸显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良好解决的关键,更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稳定。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高等院校如何从不同层面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示高校对这一重要问题的关注,并发展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大量劳动者和各方面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原因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了大学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推进相关策略以构建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体系,推动资源整合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发展。结果表明,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工作现实意义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高职大学生的基本就业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该类人群的就业问题成因,通过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笔者给出一些看法与见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强调就业素质,高职类大学生想要顺利、充分而理想地就业就一定要满足这一要求,这也是高职院校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2010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41万人左右,2011年达到了64万人,2012年达到70余万人,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河南省非正规就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新增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非正规就业岗位;学生趋向主动非正规就业;多元化就业观普及,非正规就业地位将缓慢提升等。但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也存在着就业行业分布不合理、就业层次较低、就业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专业与职业相关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政府层面上,一要着力于非正规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改革;二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渠道;三要逐渐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为我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四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安全保障;五要宏观把握非正规就业发展方向。高校层面上,一要明确我省高校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二要高校应该成为非正规就业实践的指导者;三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将创业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层面上,一要转变就业观念,正视非正规就业,树立正确择业观。二要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素质培养及优化,并引导其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计划分配体制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的关键环节。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呢?一是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二是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自觉积累社会所需要的技能、素质,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以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3.
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就业创业理论辅导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本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与前三年相比就业满意率提高近10%,低年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理智,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为例,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四条措施:一是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二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四是齐抓共管,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从个体层面分析,表现在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难、掌握求职技巧难、寻找就业信息难、部分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四个方面;从群体层面分析,表现在大学生总量供大于求、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两个方面.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又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因此需要从社会、学校、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就业环境整体堪忧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使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包括职业认同缺失、知识与技能不足、社会资本薄弱、个人适应能力较差四个方面.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能力成为亟需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操作层面必须对学生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培养良好的就业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机会成本与预期收益以及统计性歧视这三方面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切入研究,国家应大力发展现代化经济,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女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校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从经济形势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劳动力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三个方面全面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高校多项举措并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三方面提出毕业生就业的种种机遇,有利于毕业生了解就业整体形势,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中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中介公司凭借畅通的信息网络和优质的职前培训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大学生通过职业中介公司寻找就业机会的意愿进行调查,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职业中介公司加强内在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在提供信息、专业培训等方面合作。同时政府和学校应从立法和监管层面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中介公司侵害。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人才就业制度改革也对现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培训工作,成为当代人才市场的需求,是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