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营销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引用美国NBA常用来测定俱乐部服务质量高低的SERQUAL量表对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现场观众进行调查,发现: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没有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人文关怀;观众对主场设备基本满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对其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旨在保证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健康、有序化发展。结果表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是由多利益相关群体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实质是通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节约成本,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具有服务业和表演业的特征,产业化程度较低,但核心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极强;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是中国篮球产业发展的行为主体和中国篮球市场的供给主体;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物流分为显形物流和隐性物流,信息流总体上是双向流动的,资金流表现为从后向前的流动趋势;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业务流程属于推拉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职业篮球的竞争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职业联赛竞争平衡的概念和必要性,阐述了全美篮球联盟为维持职业俱乐部间的竞技实力平衡和经济实力平衡所采用的运行机制,分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竞争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平衡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结构式访谈调查法、非结构式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品牌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且以19家CBA职业篮球俱乐部的450名球迷和会员及30名俱乐部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品牌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有关职业俱乐部品牌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职业俱乐部品牌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结构稳定性、不同职业俱乐部品牌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上运动员的供给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具备的职业特征具体表现为:特殊性、时效性、产权模糊化等,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和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是中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产物,并非真正意义上市场化的产物,还带有行政和计划色彩,一切表明我国职业篮球联赛还处于职业化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2011-2012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引入众多前NBA球员,联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援效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迎来绝佳发展契机,外援对提升联赛品牌价值、整体竞技水平、对抗性、观赏性、均衡球队实力、群众体育开展、篮球文化建设产生正效应;对联赛管理、经营风险、球队对外援使用、国内后备球员培养、竞技篮球发展、篮球文化创新发展有负效应;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旨在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及中国篮球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华东和华北等地区CBA职业篮球联赛篮球观众消费特点、观众观看比赛的动机、观众观看比赛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具有较好的篮球观众基础,这是进一步开发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依据目前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的发展状况对CBA的观众数量和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篮球联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CBA俱乐部发展和篮球市场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教园区校园体育竞赛开展不容乐观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以三亚高教园区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运作实践为例,从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组织模式、运行特征以及对园区综合效应的分析,分享了三亚高教园区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经验。实践证明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实现了:组织形式的创新——以俱乐部为单位跨校组织联赛;理念的创新——将篮球联赛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将篮球联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的创新——以联赛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获取联赛经费的社会化补偿机制;园区体育文化的创新——挖掘篮球赛事的文化内涵、实现共享的园区体育文化;阳光体育联动发展的创新——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带动体育社团发展;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创新——优势互补、无偿共享;高校运动队训练模式的创新——俱乐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促进各校篮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由政府包办向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当前多数篮球运动员认为在我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劳资冲突比较严重,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融资的职业俱乐部劳资冲突感受颇深,但就对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言,篮球运动员对国有企业融资的职业俱乐部劳资冲突看法的影响更为明显.篮球运动员对劳资冲突的看法对他们的训练比赛和生活满意度、对职业联赛冲突的总体判断和冲突行为倾向都会产生影响,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化学的视角来探讨篮球运动,突出了新的篮球观——“文化篮球”,揭示篮球文化的内涵,厘清篮球运动与高校的历史渊源,探讨在高校进一步加强篮球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机遇,同时发现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应加强高校校际与校内的篮球竞赛、丰富篮球活动的内容、突出篮球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出了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从加强学生对篮球规则的理论知识学习、抓好学生对基本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裁判方法和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对学生篮球裁判能力进行培养,才能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篮球运动为人类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技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观赏层次,其观赏和解读篮球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能从中领略篮球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就是对这项运动最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篮球比赛实质上是双方教练员以本队的训练水平和拥有的实力为基础的争优势、争主动的主观和客观能力的竞赛,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的研究,力求为其临场指挥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练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篮球竞赛方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篮球竞赛的基本特征、篮球竞赛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展开系统讨论,为篮球竞赛方法的具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篮球比赛中犯规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1)在各项具体犯规动作中,封盖投篮、防持球突破、防运球和防中锋等4项技术犯规动作出现的频数最高;2)犯规的时间,上半时多于下半时,而在上半时里又主要集中在前10分钟;3)犯规地点主要集中于进攻队的前场,特别是限制区附近;4)犯规的身体部位主要是手和上肢;5)防持球犯规明显高于防无球犯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篮球比赛与训练的Player LoadTM及IMA进行分析,探讨Player LoadTM、IMA在监控篮球训练与比赛负荷中的应用。方法:在专项能力提高期以及京津冀男子篮球对抗赛期间,利用Catapult Minimax S4对河北青年男子篮球10名运动员进行外负荷监控,采用Player LoadTM及IMA的计算模式对训练及比赛负荷进行分析。结果:(1)篮球比赛中,第二节运动负荷最高,第三节最低;中锋纵跳较多,可达1.33次/min、而外线球员水平面运动较多;全队加/减速比值为1.45:1、左/右变向比值为1.15:1。(2)一周训练中,周二与周五运动负荷较高;相较于教学比赛及普通训练课,正式比赛持续时间短、强度高、负荷量低;外线球员比内线球员平均每节训练课负荷强度高1.4、负荷量多150;结论:(1)Player LoadTM及IMA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篮球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运动负荷。(2)在比赛时,外线球员在水平面的运动较多,中锋的垂直纵跳较多;各位置球员加/减速、左/右变向的比例出现较大的不均衡。(3)训练与比赛实际负荷特征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篮球竞技中的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篮球比赛中比赛节奏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场上各阶段,各种情况的变化,运用各种比赛节奏,掌握和控制整场比赛的主动权,最终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比赛研究,通过建立不同区域分值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术水平,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技能发展,加强战术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篮球运动员比赛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篮球比赛意识形成的过程,对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认为比赛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细腻的,需要长期学习、培养的连续性的过程,是通过反复训练和比赛逐渐形成的.在对运动员进行篮球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比赛意识的科学训练和培养,并使之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使比赛意识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培养密切结合,并有效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