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听过一堂三年级两步连除应用题的练习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详实记录如下:教师出示练习题目:三年级有两个班,每班43个同学,一共要植258棵树,平均每个同学植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绝大多数同学都按照教材的方法去做,而一个女同学却这样解:258÷43=6(棵),6÷2=3(棵)。综合算式为258÷43÷2=3(棵)。教师对此做出如下评析:“同学们,这样做对吗?”学生齐答:“错。”师问:“为什么错?”生齐答:“题目的要求是求每个同学平均植多少棵,应该是把258棵平均分给…  相似文献   

2.
大象老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解答。题目:二年一班有32个学生,二班有3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来7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的人数相等?二组组长小鹿发言:“我组同学的意见是先算出学生总数,再算出每班平均人数,原来各班人数与平均数的差就是要求的数,列式如下:32+35+7=74(人),74÷2=37(人),37-32=5(人),37-35=2(人)。所以一班分5人,二班分2人。”一组组长小羊发言:“①两班相差人数是35-32=3(人)②分给二班人数是(7-3)÷2=2(人)③分给一班人数是3+2=5(人)”三组组长小熊发言:“①二班比一班多几人?35-32=3(人)②一共会多多少人?7+3=10(…  相似文献   

3.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按比例分配了。这类应用题有不同的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整、小数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行的小学教材一般只讲第二种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把12张画片按2∶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几张?方法一用整、小数解答或方程解12÷(2+1)×2=8(张)12÷(2+1)×1=4(张)答:甲小朋友分得8张,乙分得4张。…  相似文献   

4.
例幼儿园有大、小两班,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如果从大班调出4人到小班,则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问大、小两班一共有多少人?一般解法: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的量题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量(大班人数)和比较量(小班人数)前后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两班总人数是一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题中的两个分率都转化成两班总人数为单位“1”。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35÷(1+35)=38;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57÷(1+57)=512。由此得知,从大班调到小班的4人,相当于两班总人数的5…  相似文献   

5.
例学校把栽350棵树的任务交给了三(1)班同学,全班共有45人,如果每人每天能栽8棵树,这些树他们一天能不能栽完?分析与解:要确定这些树一天能不能栽完,我们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确定答案。解1:先求出45人一天一共能栽多少棵树,然后再与350棵比较,因为8×45=360(棵),而360棵>350棵,所以一天能栽完。解2: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每人每天栽的棵树,求出需要多少人栽,然后再与45人比较,即350÷8=43(人)……6(棵),由此可见,只需44人就够了,所以他们一天能栽完。解3: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平均每人要栽多少棵,然后再与8棵比较,即350÷45=7(棵)…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三节数学课 ,讲的都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了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 2 把 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 3段 ,每段长多少 ?例 3 把 3块饼平均分给 4个孩子 ,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一、首先复习整数除法 ,如 8÷ 4 ,6÷ 3,1 5÷ 5等。二、宣布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学习新课 :1 教师说明 ,计算整数除法不能整除的时候 ,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2 学习例 2。出示例 2 ,读题 ,列式 ,教师讲解 ,把 1米平均分成3份 ,每份的长是 1米…  相似文献   

7.
练习课上,大象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二年一班同学要在校园四周栽90棵树,劳动时分成6组,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栽几棵?还剩几棵?小兔贝贝举手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90÷6=15(棵);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5÷4=3(棵)……3(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3棵,还剩3棵。”大象老师让小羊娇娇给小兔贝贝检验,看他做得对不对。经检验3×4×6+3=75(棵),不得90棵,所以小兔贝贝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小兔贝贝错在哪里了呢?我们按照小兔贝贝的算法,一步一步查找下去:小兔贝贝用90÷6=15(棵),是先求一组同学要栽多少棵,没有错误。用15÷4=3(棵)……  相似文献   

8.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在新知展开时,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学校足球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1,训练中老师要把18只足球按照男女生的人数比进行分配.男、女生各应分得多少只足球?学生思考后得出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课上,大象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二年一班的同学要栽160棵树,栽树时同学们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3人。平均每人栽几棵?还剩几棵?小猫咪咪抢(qiǎnɡ)先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160÷8=20(棵);再求每人栽多少棵,还剩多少棵,20÷3=6(棵)……2(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6棵,还剩2棵。”小兔灵灵说:“我先求共有多少人,3×8=24(人);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60÷24=6(棵)……16(棵)。所以平均每人栽6棵,还剩16棵。”老师说:“他们两人计算的结果,剩下的棵数不一样,谁的结果是错误的呢?”检验咪咪的计算结果为6×3×8+2=146(棵)。检验灵灵…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情境一:“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美化寝室,总务处分给三年级3个班24幅装饰画,每个班有4个寝室。请你帮老师算算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几幅画?师:说说你的算法,是怎样想的?生1:我先把24幅画平均分给3个班,再把每班分到的8幅画平均分给每班的4个寝室,平均每个寝室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还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说还有别的想法。生2:因为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个寝室,这样就可以算出三年级共有12个寝室,再把24幅画平均分给12个寝室,即可求出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师:这两个算式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某校派出201名学生种201棵树。要求男生每人种2棵树,女生每2人种1棵树,学校应派出男生多少名?(重庆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即1份数)来分析求解,或者选择列方程求解法。解题方法: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先算:1个组种树的棵数=1名男生种树棵数+2名女生种树棵数,总组数=要种的树的总量÷1个组种树的棵数。再算:男生人数=1个组中的男生人数×总组数。也可由此关系列方程求解。方法一: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总组数:201÷(2+1)=67(组)男生人数:1×…  相似文献   

12.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份数入手分析,还能找到最佳解法。例:六年一班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上学期全班有学生多少人?眼一般解法演找不变量,转化单位“1”由于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因而全班人数随之发生了变化,“38”和“49”的单位“1”不同,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但是,从题意中不难找出男生人数是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由“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8÷(1-38)=35;又由“本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9÷(1-49)=4…  相似文献   

13.
[教学背景]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的难点并不突出。教学时我将重心放在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估算笔算的互补”上,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三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吗?2.汇报人数:301班40人,302班40人,303班40人,304班40人,305班36人。教师:我们三年级一共有196人。3.生活情境:我们三年级学生一共有196人,分乘4辆客车去市政广场参观,平均每辆客车大约乘几人?4.汇报估算的方法:196÷…  相似文献   

14.
有问必答     
请问:幼儿园按幼儿怎样的年龄分小、中、大班?每班以多少幼儿为合适?幼儿园应按怎样的编制配备工作人员?(江西王富珍) 以上三个问题在《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六章二十八款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现摘录有关内容供你参考: “幼儿园按年龄分设小班(三至四岁)、中班(四至五岁)、大班(五至六岁)。”“各班人数:小班二十至二十五人,中班二十五至三十人,大班三十至三十五人。寄宿制幼儿园各班人数可酌减。各地可按实际需要,适当增减各班人数。”“幼儿园各类人员的编制:三个班以上的设园长一人,行政助理一人,六个班以上的设正副园  相似文献   

15.
一题多解     
吕岚 《良师》2004,(20)
例四年级有三个班,已知甲、乙两班共有100人,甲、丙两班共有108人,乙、丙两班共有104人。求三个班各有多少人?分析:本题数量关系是有三个未知数,已知其中两个两个的知,求的是这三个数。解1:三和减两和解法(100+108+104)÷2-100=56(人)……丙班(100+108+104)÷2-108=48(人)……乙班(100+108+104)÷2-104=52(人)……甲班解2:重叠相减法(100+108-104)÷2=52(人)……甲班(100+104-108)÷2=48(人)……乙班(108+104-100)÷2=56(人)……丙班解3:和差解法,根据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得出:眼100+(108-104)演÷2=52(人)……甲…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9、9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让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设计(一)一、复习铺垫,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下列等式并说出结果:8÷410÷5100÷502÷3由于2不能被3整除,那么2÷3的商怎么来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进行学习1.学习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学生读题、分析、列式,然后教师演示讲解。2.学习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学生读题、分析、教…  相似文献   

17.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在新知展开时,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学校足球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1,训练中老师要把18只足球按照男女生的人数比进行分配。男、女生各应分得多少只足球?学生思考后得出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片断一:师: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出8个算式,其中包括“1-2=?”和“1÷2=?”)师:今天,我们不研究“1-2=?”,先来研究“1÷2=?”。在算式“1÷2=?”中,1和2分别是什么数?生:被除数和除数。师:(出示:8÷4=?)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生: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表示求8里面有几个4。师:能说说“4÷2=?”的意思吗?生:把4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33面例11“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时,有个教师是这样教的。师:这道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可列式为8500÷200,因为要我们求8500支里面包含有多少个200支。师:对!8500÷200怎样算简便些呢? 生:把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计算简便些。师: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生:商的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0倍,即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