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茗 《新闻世界》2007,(10):31-32
现在边梅"下海"已经2年了,做过副总裁。有时会想起当中国第一女保镖时的风光,唯有一个遗憾:她不能再穿警服了。她永远忘不了那身橄榄绿。自从脱下了那身橄榄绿的警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为什么太阳能发光发热? 为什么鸽子能从遥远的地方飞回自己的家? 为什么人造卫星能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 自然界里千变万化的事物,吸引着每一个热情、好问的少年儿童,在他们的脑海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多么希望能够得到解答啊!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一本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崛起的发展模式的普及性读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没有榜样"、"美国为什么不是发展的标杆"、"中国如何实现崛起的目标",从对美国及西方的现实批判切入,对中美发展走势做了深层剖析,指出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旨在劝导国人擦亮眼,坚定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词典中对于"所以然"一词的解释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和道理"。现在人们在一般层面上对于新闻的认识,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虽然传统新闻理论在新闻六要素中提到的"何因",也提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根据",让受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在平时大量的新闻事实中叙述的"原因"多是停留在事实的表层,没能触及事实的本质。如果说,一般化的新闻事实在人们关注度不  相似文献   

5.
孙菊 《编辑学报》2014,26(6):605-607
提高期刊质量是很多科技期刊发展诸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是提高办刊水平和期刊质量的关键。文章以《应用生态学报》为例,阐明何为"编辑人才",分析为什么说"编辑人才是强刊的关键",阐述如何使编辑人才"为我所用",从而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明星娱乐大众到大众自娱自乐,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种"选秀"活动频繁举行,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SHOW",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民星"不断涌现,普通人实现一夜成名的梦想.李宇春、陈楚生等造星活动的胜出者,都贴着"民星"的标签,风风光光地走上了演艺道路."全民造星运动"为什么会蓬勃兴起,如何促使其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说"贴近",搞新闻的人可太熟悉了,尤其是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成天又是开会学习,又是讨论落实的,对什么是"三贴近",为什么要"三贴近",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说出来是一套儿一套儿的.不过道理是明白,可具体怎么个"贴近"法儿呢?<报告观众>也试着贴近贴近,这一试还真尝到甜头儿了.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学习百年党史,回顾辉煌历程,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最近,通过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参观红色档案展览,观看多部红色档案重点题材影视,赴革命圣地参加实地教学,特别是通过举办"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评选"江苏百件红色珍档",拍摄《记忆100》《红色珍档》及《光耀史册——档案人讲述红色珍档故事》短视频等,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就蕴藏在百年党史之中,就蕴藏在我们所守护的这些珍贵的红色档案之中.  相似文献   

9.
周军 《新闻世界》2020,(4):53-55
媒体迭代发展的新时代,更具地域性、关联性、亲近性的本地时政新闻,成为地方党报的优势资源。然而,坐拥这一"金矿"的地方党报,大多未能将此资源优势转化成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增长点。实践中,我们看到,地方党报新媒体的本地时政新闻报道,往往不能"先声夺人",反而是"落后半拍",不符合新媒体传播的时效需求。为什么,怎么办?本文试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在目前大量流行的管理类书籍中,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管理管理者》是一本西方原汁原味的关于管理教练技术的著作,它的关键词是"领导力",其副标题——"为什么管理活该被抛弃",则用一个近乎悖论的形式提醒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苏 《编辑学刊》2011,(2):70-73
上海曾是中国少儿出版的重镇,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最早且唯一没有冠以地名的专业少儿出版社,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和"365夜"系列等品牌图书影响巨大,引领了全国少儿出版的潮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北有"中少",南有"上少",上海稳居  相似文献   

12.
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7天春节长假结束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往往就是"这个年过得没什么意思,年味太淡了!"而大多数人见面连过年时最应该说的"过年好"也省了。其实,就是在长假里,和亲友聚会时,包括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年味淡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成为大多数人的同感呢?  相似文献   

13.
出门晨练,眼眶里突然"溢满泪水",必须停下来擦擦眼泪;阅读或交谈时,无缘无故"热泪盈眶",慌忙起身去找纸巾;骑车时,突然"泪眼朦胧",差点撞上路边的电线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被"流泪"困扰着,他们常抱怨眼泪像"鬼影"一样,不期而遇,挥之不去。年纪大了,为什么会流泪不止?这种现象是衰老的表现还是疾病的征兆?请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有些报纸的会议消息,为什么至今少不下来,短不下来?其原因之一是:“盛情难却”。记者案头的“请柬”(及类似请柬的电话、口信)总是接连不断,热情邀请,情真意切。记者觉得"盛情难却",去了。主人见记者光览,总是倍加关照,设"宴",赠纪念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问世界上有谁是"中立国",大部分人会回答瑞士.可实际上,世界上受到国际承认的"永久中立国"有7个,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那么,为什么只有这7个国家能成为"永久中立国",他们的永久中立地位又是怎么来的?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能做到"中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除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玉溪日报社党组提出了"做品牌媒体,成专业报人"的思路,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并致力于实践。之所以提出"做品牌媒体,成专业报人",是对玉溪日报社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总结,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威 《记者摇篮》2012,(12):8-10
"走转改",对民生新闻的理性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深入基层,记录事实,切实奠定民生新闻的理性基础;朴实言语,人本思考,冷静审视社会存在的民生问题;服务为先,传达民意,在告知新闻事件"是什么"的基础上,民生新闻应努力追求"为什么"和"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而且这个"变"的速度正在逐年加快,跨界,就是一种应"变"新"道"。谈到跨界,很难绕开三个问题:什么是"跨界"?为什么要"跨界"?谁需要"跨界"?"跨界",首先是"界",然后是"跨"!"跨界"是因"界"而生的,对"界限"的打破和重新定义是跨界创新的思想灵魂。首先,事事物物都是有"人定之界"的,这种界限可以按行业分,可以按人群分,可以按时间分,标准不一,界限不同。跨界要识  相似文献   

19.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之职责,其实也是当代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特别是"解惑",越来越成为媒体走近受众心灵,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条途径.当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读者心头往往会冒出许多个为什么,媒体如果能够及时跟上,予以解答,对受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心灵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官本位会盛行?因为当官就有一切,范进中举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官本位文化的必然结果。这与宪政民主社会当官就意味着受监督、当官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要牺牲个人隐私,确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