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是教师对教学道德问题的道德判断与选择,它包括即时性道德决策与系统性道德决策,前者依据道德直觉,后者依据实践理性。决策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衡量,决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最大利益"。它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复杂性与整体性、主观向善性与鲜明的实践指向性等特征。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实践策略主要有五种:无意识道德决策、规避、寻找庇护、独揽与不完全言谈。  相似文献   

2.
革命道德与新时期道德同属于无产阶级道德规范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科学道德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内涵是相通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革命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人文"本真意蕴的理解,存在着主体论和本体论两种不同视野,前者偏重于政治道德,后者偏重于自然哲学.在先秦时代,两种视野是互相依存,互相通融的.在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传统"人文"本真意蕴存在着遮蔽和去蔽的双重现象.揭示传统"人文"的本真意蕴,为理解传统人文思想打开一条澄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学具有道德性,是教学中的伦理价值问题;道德具有教学性,是道德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具有两个向度: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的外生道德与教学的内生道德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的教学性具有两种属性:人为性和自发性,道德教学的人为性与自发性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道德性陷入知识的窠臼...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认为:前者对后者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双重性影响;但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进步;前者的目的与后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前者的激励机制为后者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为其道德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得出了社会主义带场公济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者中,前者是围绕培养后者展开,又受后者鉴定;而后者是受前者主导而产生,没有前者即没有后者。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道德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教师道德建设在学校道德建设体系中处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高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道德建设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其正面、积极的影响是教师道德建设的动力依托,应该加以发扬光大;其负面、消极的影响是教师道德建设的阻力,需要化解与规范.而后者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9.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数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相应的对数学教学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数学教育家丁尔升先生说:“数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活动).或者理解为这种活动的结果———理论.相应的数学教学也有两种理解.前者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后者是数学理论的教学.”数学新课程赞同前者,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道德意蕴是教学永恒的价值追求,而教师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因素,是影响教学道德的要因.教学道德的落实,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即本学科知识素养、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以及情感素养,更需要具有包括服务意识、期望意识、反思意识的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教学     
人们常常将教育与教学加以严格区分。可是,它们究竟有多大区别呢? 教育局、教育部里的那些人做的是什么工作?教育,他们大概不能算是在做教学。省里教科所(院)的人在做什么?教学研究,不好直接叫做教学,只能叫研究,也是属教育的。可见,教育之中有教学以外的事项。 如果只限在学校范围,有称之为教育而不是教学的事项吗?有的话,有多少? 有一个广义的课程概念:学校里学生可习得之文化。特别,其中包含了隐性文化,那就是隐性课程。学校文化建设十分丰富且珍贵的内容即隐性课程建设,这种建设又叫隐性教学。它存在于方方面面。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因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会收到比直白说教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处理知识理论传授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德育落到实处,应紧扣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热点问题;要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理论的认识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思 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使学生把所科学的知识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实现知识、觉悟、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119-120,129
在计算机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地穿插和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有许多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善于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第一,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渗透;第二,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第三,结合历史和国情进行德育渗透;第四,联系实际,丰富知识,强化德育渗透;第五,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寓德育于言传身教之中。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本质上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从教学要求出发 ,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 ,做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及物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文章从德育教育的内涵、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及如何实施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可以能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专业价值以外,也蕴涵着深厚的育人价值。以诗歌教学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强化学生的悟性思维;通过分析诗歌意境,养成纯正鉴赏趣味;通过情感体验,渗透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