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基础目标除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的游戏化学习正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师希望将自己的游戏理念融入教学中,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真正轻松地学习……这些都为游戏化学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孩子获得一切经验发展的主要渠道,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由自我中心向自我客观转化的时期,既表现出"自说自话",又喜欢关注和模仿他人的游戏行为。所以孩子们的游戏需要老师来构建、来引导。作为老师需要做的是在游戏时,给孩子游戏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游戏,尊重孩子的游戏状态,即使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游离、不在游戏状态的时候,仍然不要忘记尊重。需要用关怀的方法来引导,给孩子一个安全宽松真实的游戏环境,让游戏环境去安抚孩子,吸引孩子。让那些游离于游戏之外的孩子慢慢的沉入游戏去主导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已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课程来源需要考虑我们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生活以及孩子的已有经验;依赖于家长的理解,家长的支持与家长的反馈;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去观察,去思考,去引导。我坚信:只要满足了这三个维度,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在课程游戏化的世界里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语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人性化教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在意识上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真正的行动!语文课堂上,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切切实实地需要给孩子一个真正鲜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双边互动活动,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在自主游戏开展时,我们是把所有的东西预设布置好?还是让孩子自主地参与这个过程呢?我更倾向于后者,在本学期的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我就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自主起来。第一:自主确定游戏主题——你说玩什么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1):188-189
<正>孩子每天都在游戏,而且很卖力地玩,从不觉得疲劳,更不会感到厌烦。很多人认为玩,只不过是孩子无聊打发时间用的,事实上,玩真的是这样的意义吗?孩子从玩乐中得到什么呢?我们该给孩子的游戏加点什么"料"呢?一、主料:明白游戏是为成长做准备在不同的阶段,孩子的玩,可以帮助他反复练习这个时期需发展的能力,并为未来的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常推着椅子走来走去、爬上爬下、在不同房间跑来跑  相似文献   

7.
孙秀红 《山东教育》2020,(12):35-3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一直提倡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然而,在日常游戏中,很多教师却常常担心孩子不会玩、玩不好,总想对孩子指手画脚,潜意识里仍想牵着孩子走。如果教师真正放手,会看到什么样的儿童?儿童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前段时间,我有幸跟随"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培训班。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百分百地释放自己,只有游戏中,孩子才是最快乐的。社会性游戏的发展代表着幼儿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和人际交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形成是从独立活动到相互合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丁月玲 《生活教育》2015,(5):116-118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基本活动,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游戏赋予孩子真正的、有灵性的童年生活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游戏,站在幼儿发展的视角,以游戏的本质特征来观察、思考幼儿游戏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隐性的不和谐因素,阻滞着孩子游戏的自主深入开展。剖析幼儿游戏中常见现象及原因,探寻站在孩子的立场,还幼儿游戏的自主的路径,归还孩子游戏的自主,让孩子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获得健康愉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株缤纷的树。当进入初中的孩子渐渐远离游戏,阅读便从游戏中脱颖而出。对于脱离游戏的孩子来说,阅读能从另一个层面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在阅读中,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人、事、物、情,从而使自己得到求知欲、审美感、猎奇心的真正满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在有效语文新课堂中的主要任务,突破旧的理论框架,形成新的更合理的理论体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从技能训练到策略教学的发展,需要阅读的"三部曲":粗读——细读——再读,不断训练学生的确定重要内容、概括信息、推理信息、质疑释疑、监控理解、激活知识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宏霞 《孩子天地》2017,(6):249-250
我们通常把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时间称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既是我们老师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又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孩子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使他们真正处于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 ,交钱上幼儿园 ,是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幼儿园不能成天让孩子玩。家长们的担忧有其自身的道理 ,希望孩子能从小打好基础 ,长大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那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孩子玩呢?游戏究竟能带给孩子什么呢?笔者认为 ,要让幼小的孩子具有综合的素质 ,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游戏应该是最好的途径。一、游戏能让孩子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正常的孩子都需要游戏 ,这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点 ,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 ,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游戏还能给孩…  相似文献   

13.
游戏,似乎是人生来就会的。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会自己玩,他们会握紧小铃自己摇,或者抓握挂在面前的玩具。会坐、会爬、会走、会跳的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玩法。但是,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选择力所能及的玩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大人的护理,在心理上更依赖大人。大人能陪伴孩子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玩具、逗弄(肤体接触)、语言交流等等,让孩子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家长与孩子游戏时应“声”“色”俱施,各种感…  相似文献   

14.
<正>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智力、毅力、团体精神等。同时,游戏活动也是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协调运动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因此,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笔者  相似文献   

15.
刘曲 《考试周刊》2013,(73):188-189
发挥游戏的真正价值关键看孩子能否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游戏。本文基于三则案例,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具体行为。教师在介入孩子游戏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首先,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不干扰孩子的游戏。其次,在孩子有不同需要的时候选择不同的角色定位,给予儿童支持、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让幼儿养成爱惜游戏材料的习惯,不仅仅是出于延长游戏材料使用的时间和节约游戏开支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对孩子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不光是我们幼儿老师责无旁贷事情,也是幼儿家长的义务,所以我们想联合家长们的力量,家园携手一起造就孩子爱惜游戏材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非常熟悉的道理和时刻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交往能力的全面人才,然而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现代城市生活使孩子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失去了共同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不合群、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交往素质,应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正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设计各种各样主题小游戏,帮助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巧手装扮垃圾桶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识别分类垃圾桶。幼儿园老师可事先准备好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利用孩子爱画画的特点,再根据大中小班孩子动手能力的差异,开展巧手装扮垃圾桶的游戏,让孩子了解常见的垃圾是怎么分类投放的,比如画出鱼刺、水果皮、骨头、电池、废报纸、矿泉水瓶等图案,小班的孩子可以给这些图案涂色,中班的孩子可以涂色后再通过撕纸的方法制作贴纸,而大班的孩子则可以再使用剪刀、胶棒等工具进行更复杂的手工加工。最后组织孩子把贴纸贴在相应的垃圾桶上。  相似文献   

20.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正独自在屋里兴致勃勃地来回奔跑,却向你解释说他正在和小朋友们玩开飞机的游戏;当孩子们不停地要求我们“吃”他们做的“饭”;当他们拎着篮子、提着包,要去“买菜”、“上班”;当他们递上一张折叠的包装纸,说是给你“送鲜花来了”……你千万别太惊讶,因为玩这种假扮游戏,在2~6岁的儿童中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最初的假扮游戏需要较多的道具,有较多的动作相伴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假扮游戏更多地以孩子头脑中的想像为主,有时只需要简单的道具甚至完全只借助语言来进行。假扮游戏是儿童发展其心理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