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从1948年到1973年的二十多年间,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15%、9.2%、6%、3.2%、7.4%。除英国外,这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890至1913年的3.7%的较高年均增长率。在度过了1980—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它们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由此引起的各国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这是列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战后迄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45—1975年是从美国独霸到以美国为主体的美、日、欧三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时期。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但从50年代开始,日本和西欧国家迅速崛起。特别是日本,增长更为迅速。在1953—1973年期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9.8%,比美国的3.5%要快两倍左右,比联邦德国和法国则快一倍左右。到60年代后期,日本  相似文献   

3.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南朝鲜、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先后从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获得迅速发展。1988年,南朝鲜、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2.9%、8.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200美元、7600美元。这种经济“超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即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相继把一部分劳动  相似文献   

4.
一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1953-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1%,明显高出同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增长速度。据统计,1951-1987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4.6%,其中发展中国家为5.2%,比较发达国家为4.4%,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则更低,如美国1951-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2%,英国同期只有2.5%。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也不及我国快,如泰国1951-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4%,墨西哥1951-1986年为5.6%,巴基斯坦1956-1987年为4.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是我国历史上国民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979-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8%。而1980-1987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只有2.5%,其中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率为2.8%,比较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仅为2.2%。1979-198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3%,西德为1.7%,日本为4%,南朝鲜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2%,都低于我国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1979年12月初,拉丁美洲国家在墨西哥召开了第五次教育部长会议。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二十七个国家的教育部长或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一 第四次拉丁美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是在1971年召开的。九年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议回顾了拉美各国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由于三十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拉美各国国内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1970——1974年平均增长率为7.3%,1975——1977为4.5%),拉丁美洲已经由一个农业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工业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自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极其显著。在新加坡,按1958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整个六十年代为8.7%,七十年代为9.4%.发展最快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年平均增长卑在11%和14%之间,1980年  相似文献   

7.
二次战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革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无产阶级生活的改善等富有迷惑力和挑战性的新现象,有人疑惑不解,也有人盲目吹捧,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否过时。本文就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解方法试作短论。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二次战后,从五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疯狂地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出现了所谓“黄金时代”、“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例如,197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376亿美元,比1947年增长了两倍多。经济增长最快的要数日本,出现了“经济奇迹”。195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亿美元,居资本主义世界之末,1966年达到1000亿美元,10年内翻了两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育投资与经济的发展台湾省重视发展教育。1980—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平均为4.3%,最高年份达4.84%;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平均为15.84%,1984—1985年度高达16.57%。1981—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6.78%,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GNP)”13.25%的年均增长速度。从人均教育经费来看,1980—85年度平均每年增长12%,而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是11.45%。因而,人均教育经费的增长快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十年经济恢复,出现了高速发展,被称为“奇迹”,举世瞩目。日本国民总产值的增长率1955—1960年度是8.5%,1960—1965年度是9.8%,1965—1970年度是11.8%,都高于战前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日本国民总产值在1967—1968年两年中,连续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跃升到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促成日本工业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有人曾指出:“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巧妙地有效地利用别人的资本、别人的  相似文献   

10.
韩国和台湾自六十年代以来均由于经济迅速发展而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韩国自1962年至1976年的十五年间,经济迅速起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在1962—1966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7.8%,在后来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高速上升,分别达10.5%和11.0%。在台湾,从1952年  相似文献   

11.
在9.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4,3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贫乏的韩国,自60年代以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1962年到1989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7美元提高到4040美元,增长46倍。韩国之所以能较快地跻身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主要受益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其中职业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60年代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韩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见效  相似文献   

12.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概观(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以10%速度的增长.震惊了世界。六、七十年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日本,相当长时期里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再一次震憾了世界。所谓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是指二战后,在亚洲出现的以工业化为先导的,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经济迅速发展地区而言。由于这个地区的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创立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的记录,因而被世人称誉为亚洲“四小龙”。正如学术界所评论那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的回顾     
1997年的回顾李长久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1%,高于1995年3.7%的增长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4.2%。除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慢外,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经济继续呈上升趋势或大幅度增长。28个发达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方式反映着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通常划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类型。前者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主要通过要素(诸如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增加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后者以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即提高资本产出比率来加速经济增长。由此,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称速度效益型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称效益速度型方式。两种类型的增长方式都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实现途径却不同。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GNP)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个准确的判断,这里以GR表示经济增长率,KR表示要素投入增长率,IR表示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因而则有GR=KR+IR。当KR>IR时,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反之,IR>KR时,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综合要素提高非常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正由于这种粗放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李燕妮1992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1993年增长13%。根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如无特大自然灾害,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望年平均为8%以上,平均年进出口贸易将在$1700亿左右。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过$...  相似文献   

16.
[时代特征] 一、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发展特征1.20世纪初的世界特征:20世纪初,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被纳人世界一体化之中。资本主义世界资本输出的发展、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使资本的运作超越国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十年经济恢复,出现了高速发展,被称为“奇迹”,举世瞩目。日本国民总产值的增长率1955—1960年度是8.5%,1960—1965年度是9.8%,1965—1970年度是11.8%,都高于战前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日本国民总产值在1967—1968年两年中,连续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跃升到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促成日本工业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有人曾指出:“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日本垄  相似文献   

18.
韩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它99237平方公里土地上,1990年居住着4280万人口,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直到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而在1993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7466美元,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1965—1990年韩国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1%,名列世界第二位,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65年韩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6%,在当时世界上已跻身前40名之列;目前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1990年入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50年代初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约从1953年起,各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其经济繁荣之盛况,持续时间之长久的确是史无前例,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资本主义已发生质变,从此可以永久地摆脱危机的论点。但进入70年代,特别是以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为契机,西方各国陷入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危机过后,经济回升无力,同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繁荣已被经济滞胀所代替。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所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帝国主义、以及分析和判断世界政治关系变化的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什么是经济增长?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的的实际增加量或实际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percapita)增长率或人均国民收入(NIpercapita)增长率来表示。随着当今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