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众所周知,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最重要的依据。自从被诊断为糖尿病的那一天起,糖尿病就和血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均会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作用,探索控制血糖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000-2005年50例为对照组,2006-2010年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系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收集检查数据,并进行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钟荣 《母婴世界》2011,(6):68-69
所谓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妊娠后出现了糖尿病。也就是说,怀孕也可能“怀出”糖尿病。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随着妊娠分娩的完成,血糖水平可以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应注意的是,分娩后血糖恢复到正常的妈妈们,5年内发生糖尿病负的危险仍然很高,所以要经常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已有一部分患者血糖会持续较高。  相似文献   

4.
王珏文 《老年教育》2008,(11):56-56
到了秋季,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多种燥邪伤阴的症状,如烦躁、口渴等。因此,该病秋季食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牧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病情的发展.方法: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排除年龄、自控能力因素,筛选56例,建册登记,按计划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后,将患者的自护行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级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健康教育前对比.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血糖下降.经X2检验各项指标P0.05.结论:对2型农村牧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攀升。那么,治疗情况又如何呢?临床调查发现,仅有10%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也就是说,有九成以上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多数患者需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糖药才能将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早期联用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不仅能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还能够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其功能的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得到有效、长久、平稳的控制,最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 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可溶性选择素E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在血糖控制良好和不受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创新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炎症标记物进行评估。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35个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第二组包括27个未控制血糖并伴有微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由25名健康志愿者组成。测定血浆中s VCAM-1、s ICAM-1、可溶性选择素E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及血浆中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浓度。结论: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组相比,未控制血糖组具有相对低的ICAM-1水平和更高的VCAM-1水平。未控制血糖组中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ICAM-1之间呈正相关,肾小球滤过率和可溶性选择素E之间呈正相关,而肌酐和ICAM-1之间呈负相关。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炎症过程的出现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未受控制的高血糖对粘附分子的反向作用表明,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VCAM-1和ICAM-1具有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营养治疗及护理与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法:将50例患者中能够接受营养治疗并准确执行者分为治疗组,其他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饮食严格按营养治疗方法执行.结果:治疗前后4周对2组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营养治疗前后4周血糖结果变化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导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含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31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且没有明显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期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VEGF-A、VEGFR1和VEGFR2含量,并加以比较和统计学分析。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含量和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两者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显示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能延缓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EGFR2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而血清VEGF-A、VEGFR2含量和甘油三脂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能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以为控制血糖只是糖尿病患者的事情.其实,无论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都会对健康有很大好处,而且这些好处很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 好处一:降低糖尿病风险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同样反应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高,则反应产物的量就越多.餐后血糖水平如果经常处于较高水平,则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也会上升.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和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可以降低血糖。本研究对比的形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观察其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控制指标以及相关体质状况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变化,研究两组运动对糖尿病防治的综合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运动防治方案,为糖尿病科学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运动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和体质分为三组,按每天规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对餐前、餐后、运动前后的血糖进行监测。结果除接受药物治疗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血糖下降明显,血糖调整时间缩短,血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3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积极做好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减轻糖尿病患者家庭经济和护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需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通过健康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控制血糖水平。结论:让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18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MSII)14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糖下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伤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10~2014-06间于我院就诊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糖尿病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检测血常规,并测量坐姿血压。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95.20±30.10)mg/d L,糖尿病组为(147.85±72.54)mg/d L。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平均血压分别为138/90 mm Hg、120/80 mm Hg,平均RDW-SD(RDW标准差)分别为(46.84±3.18)f L、(46.44±4.64)f L,两组的平均RDW-CV(RDW变异系数)分别为(14.80±0.71)%、(14.74±1.94)%。糖尿病患者中RDW-SD和空腹血糖、血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而RDW-CV和血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RDWCV与血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吴月林 《教师》2013,(8):113-114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发病后患者可以出现全身多种严重并发症,所以要治疗糖尿病,就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大要点,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而在这五大治疗要点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饮食控制,因为我们摄入的食物一经过转化就转变为血糖直接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要想很好地控制血糖就必须很好地控制食物的摄入。本文旨在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从而很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糖值.结果:38例患者术中虽然血压有所波动,但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手术开始后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普遍较低.劈胸骨等强烈刺激后患者血糖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过处理后逐渐降低.结论:OPCABG应注重围术期血糖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精确控制血糖,补充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114例糖尿病合并妇科疾病患者施行中型或大型妇科手术,探讨糖尿病病人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实例说明糖尿病患者施行妇科手术,保持围手术期血糖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