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2.
教人教版九年级《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我试着让学生理解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之流的人物。这时一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如果诸葛亮胸怀大志,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辅佐曹操,那样不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还要等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辅佐刘备呢?”她的问题一抛出,立即得到许多学生的响应。也有学生不同意她的说法“:诸葛亮若是去投靠曹操,未必得到曹操的重任,而刘备三顾茅庐后像兄弟一样对待他。”回答马上又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诸葛亮这样等待,与姜太公一样,是消极的,若是没有刘备,他的才能不就被埋没…  相似文献   

3.
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究其刘备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则是徙居荆州十余年的诸葛亮,靠着原来的家族关系和自己杰出的交际才能,已经成为荆州地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客据荆州的刘备要想立足荆州并有所发展,就  相似文献   

4.
公元207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隆中对》,刘备得此奇策极为欣慰。他深有感慨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随即邀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诸葛亮也因为找到了真正的人主而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5.
游古隆中     
隆中,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前所躬耕、交友、读书求学之处;当年,著名的“隆中对”就发生在那里。今年八月,我终于有机会一睹“隆中”之真貌。隆中不愧为诸葛亮曾经的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蜀国,并力求完成统一中原大任而鞠躬尽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严于律己,注重家教的事情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群英会”是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后最风光的日子。“卧龙”“凤雏”,属于汉末第一流的名士,据说,只要能得到其中一位的辅佐,就能平定天下,成就帝王基业。刘备装得像个受气包一样,把诸葛亮从卧龙岗深处请出来,一开始打了几个胜仗,刘备总算摆脱了屡战屡败、抱头鼠窜的厄运,这个穿草鞋的“大汉皇叔”苦苦地折腾了半辈子,终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7,(11):30-3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身居隆中以待时机经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蜀国。后又继续辅佐刘禅治蜀,南征北伐,七擒盂获,五出祁山,最终病死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辅佐刘备,借荆州,定冀州,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实现了三分天下的目标。他的智慧无穷,运筹帷幄,礼贤下土,清正廉洁的故事万古流芳。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也有一些失误,现略述于下,以求正于方家。其一,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向荆州进攻之时,刘表病逝,年幼的刘琼继任荆州牧。面对曹操的大军,章陵太守激越、东曹撰傅粪劝刘淙向曹操投降。当时诸葛亮看到这种形势就劝刘备利用时机,进攻刘琼,占领荆州。刘备回答:“苦不忍也”①,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这不是刘备忠厚,而是根据自己的处…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 ( 1 81——— 2 3 4 ) ,字孔明 ,号称“卧龙”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他先帮助刘备建立帝业 ,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曾试图“兴复汉室” ,完  相似文献   

11.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12.
《三顾茅庐》是一篇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相似文献   

13.
“隆中对”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众所皆知。当年,刘备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都把他拒之门外,刘备又来了多次,诸葛亮才答应出山。故事体现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诸葛亮“择主而事”的智慧。为什么诸葛亮要让刘备多次请他呢?他是想考验刘备看他是否有诚心,是否是真正识得人才的伯乐,是否是自己值得效忠的明君。  相似文献   

14.
蜀国损失了大将关羽之后,刘备的病也非常严重了,于是他在白帝城把孩子托付给了诸葛亮。我死了之后,先生一定要替我照顾好我的孩子阿斗(刘禅小名)。如果他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代替他当皇帝吧!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辅佐刘禅即位,历史上称刘禅为蜀汉后主。诸葛亮全心全意辅佐刘禅。几年后,他率军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后,决定北伐。北伐第一次关键性战役—街亭争夺战哈哈哈哈!请您放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就是用来形容我的吗?通过这次竞赛,我宣布马谡同志取得了最高分99.9分,因此,参加本次战役的大军由马谡同志带领。丞相英明!哈哈!…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字孔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以智慧超人著称。他尽精竭虑辅佐刘备匡复汉室,终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提到诸葛亮教子的故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下面,我就给家长朋友讲一段“孔明教子经磨砺”的故事。诸葛亮身居丞相,不但法纪严明,严于律己,而且善理家政,严格教  相似文献   

16.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本文想从以下三方面来阐明这个问题:即刘备对“隆中决策”的态度、刘备入蜀后的用人政策及诸葛亮对此的反应。我们知道,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相契得是否天衣无缝,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刘备是否能够认真采纳贯彻“隆中决策”。在《隆中对》里,诸葛亮为刘备所制定的战略决策是:  相似文献   

17.
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四人某日乘飞机出游。突然,飞机出了故障,而机上只有三个降落伞,于是诸葛亮提议:“我问问题大家答,答对者得一个降落伞。”提议全体通过。诸葛亮首先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答:“一个。”于是刘备分得一个降落伞。诸葛亮又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年轻时博览史籍,胸怀大志,常峨管仲、乐救自比。东汉柬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经刘备三顾茅庐。方始出山。后忠心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