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Chomsky约束理论框架之下的修正方案只能解释英汉语反身代词的一些长距离句法照应现象.只有从语义、语用和话语的角度才能全面揭示英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非句法照应规律.  相似文献   

2.
Chomsky的约束理论在解释照应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不能阐释照应语的一切特征。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具有长距离性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隔效应的特性,这种照应性说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上时跟前面名词性短语的照应关系要受到动词性质的制约,从而说明约束原则A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普通话儿童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获得。实验发现,4岁以上儿童对"自己"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的判断与成人相似,但在局部域内选择先行语方面还与成人有差异。本文采用Progova(1992)提出的AGR语链概念来定义局部域,并区分了局部域内和局部域外的长距离约束,以此来揭示汉语儿童的约束知识。本文从局部性和显著性两方面来解释儿童对反身代词的理解。儿童对阻断效应的判断反映他们具有成人的局部性知识,儿童对先行语的选择反映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综合运用成人语法系统中显著性知识的能力。显著性以及显著性与近距性的综合运算能力是一种语法接口能力,其获得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秀芳  武婷  丘晓娟 《华章》2007,(11):194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第一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约束理论"是乔姆斯基以英语代词为语料来研究自然语言代词的句法行为而产生的一套原则.乔姆斯基将自然语言中的代词分照应语和人称代语两种.本文将对"约束理论"中的第一原则,即照应原则及其有关的概念进行概要阐述,并试用该原则的机制从分布、用法、复指三个方面对英语、法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异同进行比较.本文提供了一些实例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对反身代词的特点和用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语"自己"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有现象。本文试图从构成、用法、指称、分布方面来分析汉语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异,从而对"自己"的指称关系和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本文也试图对影响"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反身代词"自己"先行词的选择,除了考虑句法结构之外,还要考虑其分布,语义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6.
共指现象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Noam Chomsky(1981)从"管辖与约束"的角度研究代词尤其是反身代词的照应,然而其单纯的句法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同的研究方法继而被应用到揭示照应的意义和特征中,比如van Hoek(1997)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可及理论提出"观念参照点"和"领地"的分析框架。共两大部分,通过举例分析约束原则,结合van Hoek的照应理论进一步阐述共指现象,指出前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理论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问题。本文试图从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认为在简单句中,“自己”的所指符合第一约束原则,而在带有子句的复杂单句中,对“自己”先行语选择的限制除了句法结构外,还有种种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普通话的"说"并非对应粤语的"讲"和"话",而"讲"和"话"也非自由互换的动词。粤语的"讲",基本属于言语表达义的言谈动词,所表达的事件是有过程而可重复的活动类事件;"话"表示告诉义,表达一次性的达成类事件。无论句法还是语义,这两个动词均不相同。本文的发现不囿于粤语语法,对"说"类动词的跨方言研究也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否依据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指称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及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法没有遵循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其母语(英语)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影响较大。母语促使他们成功习得构词形态上与母语反身代词相似的“他自己”,但阻碍了他们习得构词形态上与其母语反身代词相异的“自己”。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反身代词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有的一种普遍词汇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词汇,英汉反身代词的异同一直以来就是各学派关注的热点。历史上无论是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还是功能语言学都曾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描写语言学致力于对其特点、功能进行归纳对比。生成语言学主要根据约束三原则探索二者的差异,功能语言学则强调反身代词的语言功能,并开始注意一些非语言的外部因素,如交际、语篇等探讨反身代词的功能理据。到目前为止,对这两个词的探讨,已经发现了不少语言事实,也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对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光杆动词句带有拓荒性质,是很有价值的。光杆动词和光杆动词句有狭义和广义之别。本文把光杆动词句分为三类14式,并考察了其句法、语义、语用特征以及光杆动词组成句子的条件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樊璠  许希明 《现代语文》2013,(5):131-133
本文从反身代词的基本定义着手,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的"管辖"概念,分析约束原则及参数化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的异同,进而提出此异同下习得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乔姆斯基约束理论第一原则提出的"照应语在管辖语域里受约束"这一观点,简要描述了语言学界对其所作的三大语法理论修正,即参数理论、逻辑形式移位理论和相对化大主语理论,并结合英汉反身代词的语法性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英汉反身代词不同的约束特征。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96):21-23
<正>1.引言回指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语言学家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对比等各个方面对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当属Chomsky(1981)提出的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下面首先介绍该理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随后介绍回指语实证研究中的主要实验范式。2.约束理论2.1约束理论的A、B原则约束理论中的A和B两条原则分别规定了反身代词和代  相似文献   

16.
和普通话相比较,宁乡话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情状副词,且多不见于普通话。宁乡话的情状副词在构词特征、概念化和范畴化、句法表现等方面均跟普通话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乐山话中一些插入语和语气词的句法、语义作用和语用价值。从语法分布、语音弱化、语义虚化、语用分化等方面,联系四川话与普通话中的相关语言现象,重点分析乐山方言中一些带有一定口气的插入语和一些语气词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章表明,对方言中一些较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现代汉中的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2):149-151,160
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反身代词 ,探讨它们用法上的异同。首先讨论汉英反身代词的语法性质 ,其次讨论两种分析反身代词的语法理论。最后对它的用法上的异同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9.
在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分布和指称有许多不同之处。在Chomsky的约束理论框架中,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区别也很大。本研究采用横向实证调查,描述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情况,参照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考察母语知识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句内共指(coreference)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句内共指是指一个句子内部人称代词和名词性指称语形成的同指关系.句内共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Chomsky(1981)从管辖与约束的角度对代词尤其是反身代词的照应进行了研究,指出照应语必须受管辖语域的约束,照应词必须在约束范围内有先行词(程工,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