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追求更有效的境界。显然,这种追求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在这种挑战与尝试当中,笔者收获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此呈现出来与小语同行们分享。值得强调的是,阅读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文本研读,因为只有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到位,才能为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文本研读的主体是教师。一般来说,文本研读包括研读教材(包括文字与插图)、教参、课程标准等。在教师对文本有了足够的研究的基础上,阅读教学要走向高效,重点就在学生身上了。  相似文献   

2.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3.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达的规律,找出文本语言的训练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领悟,让学生揣摩到文本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着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当代的"语文观"。在"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传递各种语文信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因文而异预设评价课前教师入文七分,课堂教学味浓三分,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为学生设计一条语言实践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语言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教科书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教科书中文本的例子潜能,实现例子的最大增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文本的深入研读可谓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语文教师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文本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影响,就必须立足于本文,积极探索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出教材就没法儿。"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走进文本,真正成为文本的知音,才能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本研读,就是钻研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本功。深度研读文本,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凸显语文教学本质要求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语言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教科书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教科书中文本的“例子”潜能,实现“例子”的最大增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文本的深入研读可谓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语文教师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文本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薛慧 《文教资料》2013,(28):55-56
独立备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关。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做到研读文本,胸有成竹;分析学情,以生为本;设计方案,高屋建瓴;教后反思,总结得失,才能不断提高独立备课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万显红 《学语文》2013,(3):9-10
“吃透”教材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文选式语文教材而言。吃透教材的核心是教师到位的文本研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成功的课,一定是对文本研读到位的课;而那些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课。都与文本研读的.缺失或失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文本研读存在哪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3.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味道"蕴含于语言的艺术,来源于文学的魅力。教师要深入地研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带领学生一起细读文本的重复点、矛盾点、变化点、平淡点,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效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解读文本,就像是打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宝藏的一把钥匙。教师,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基本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引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特开设文本解读栏目。约请名特级教师,就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解析研读,以期提升每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文的全面素养,从而让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而文本研读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笔者从事全市初中语文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已五年,为了锻炼学员的文本研读能力,培训中我们强化了教材的"陌生化"阅读,并选择了大量课本外的优秀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本文拟对教师培训中阅读教学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作回顾、思考和整理。一、培训学员的文本研读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全市45周岁以下的初中语文非骨干  相似文献   

18.
要想使阅读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实现有效阅读,教师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读到感触最深处,找准合适的切入口。只有教师深入文本了,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走进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常常出现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的倾向。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文本解读的机理.提高一线教师研读文本的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与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师大文学院、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联合举办“文本解读”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学语文教学》《语文世界》编辑部协办,泉州一中承办。热忱欢迎语文教师、教研员、语文工作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