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标识,更是通向心灵的符号。花解语,鸟自鸣!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东汉医圣张仲景,总结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写出《伤寒论》,语言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描绘了人体运行的生动图景,打开了人体"三阴三阳"的生理世界,为医者救死扶伤提供了许多传  相似文献   

2.
神奇汉字     
<正>"鸣"的甲骨文字形,右边是只"鸟",左边是个"口",表示用口叫的意思。"鸣"本来的意思是鸟叫,也泛指其他动物的鸣叫。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理应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地生活在大家庭里。可是语言不同,人有人语,鸟有鸟语。狗叫它的"汪汪",猫发表它的"猫语"……这样一来,动物和人之间,无法默契的配合和交流。所以,我想发明一种机器,能随时翻译各种各样的动物语言,就叫它"动物语言翻译机"吧。  相似文献   

4.
文学意象翻译是《诗经》英译的重点和难点。鸟意象在《诗经》意象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类的生活特点和思维习惯。符号语言学强调符号和文化的关系,以源语语用意义为核心。在以《诗经》中鸟的飞、鸣、羽、巢意象为研究切入点,对比亚瑟·韦利和埃兹拉·庞德的鸟意象英译文后可以发现,韦利译本比庞德译本更加注重符号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照顾语言文化差异,保证意象的语用意义和指称意义均得以恰当传达。  相似文献   

5.
花鸟画是以花和鸟为主要题材的.由于鸟是动物,比花更为生动、活跃,故鸟常常成为画面的中心和主体.画鸟,首先要深入细致地观察鸟的生活习性,生长结构,熟悉鸟在飞、鸣、食、宿时的举止动态,然后结合某些鸟的性格,加以人格化的描写,缘物寄情,通过画鸟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1934年,陶行知在《普及教育》第一篇中解释了"什么是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生活化"。他认为"教育生活化",是将鸟关在笼子里,还要告诉鸟"鸟笼是鸟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煞,不加承认"。  相似文献   

7.
谭群华 《生活教育》2014,(14):95-96
自然声响是指人类周边自然生活环境中一切可以听见的声音,如鸟鸣、风声、雷声、雨声及人声等等。"4-6岁是幼儿听觉训练的最佳期,倾听各种不同的自然声响,能成功地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本文立足挖掘、提炼自然环境中的声响资源,并用于幼儿节奏活动的开展,体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8.
狼语     
有些爱斯基摩人能听懂狼语,甚至能与狼交谈狼能发声,鸟会鸣,虽有用意,毕竟不是语言。加拿大的生物学家法利·莫厄特研究过狼,他认识一位爱斯基摩人,叫乌特科,是位经验丰富的猎  相似文献   

9.
狼语     
狼能发声,鸟会鸣,虽有用意,毕竟不是语言。 加拿大的生物学家法利·莫厄特研究过狼,他认识一位爱斯基摩人,叫乌特科,是位经验丰富的猎人。一天,乌特科突然把手放在耳后,聚精会神地谛听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从《菜根谭》的"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从楚庄王把自己比喻为三年不鸣、鸣必惊人的奇鸟,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化对谨言慎行的看重,所以会有对大音希声的赞美,对沉默是金的推崇。但是,教育在某些方面的推崇,也会困惑一些成长期的心灵。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我们会发现"沉默是金"有时候会形成沉默的螺旋,让人跌入画地为牢的怪圈;过于沉默的孩子容易被人忽视,在日后的社交中也处于被  相似文献   

1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语出《论语·泰伯》。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意思是说,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本真,所以说出善良的话。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日常言说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不管是口头言说还是书面言说,对于漫长而又波澜不惊的教育生活而言,既经济而又不损续航能力的方式是"清鸣"——"清唱"之"清",无需装饰;"鸟鸣"之"鸣",天趣自成。"清鸣"是教师不加粉饰、不挟目的的自如而恣意的表达方式。除了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以外,"清鸣"本身也是一种打捞个人记忆、反刍自身遭际的精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中的涉鸟句以鸟起兴,以鸟喻人,这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诗经》首篇《关雎》即是以"在河之洲"的鸠鸟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好配偶的话题;而屈原则在《涉江》中用"鸾鸟凤凰"比喻贤良忠臣,以"燕雀乌鹊"比喻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15.
正深夜,凭窗而坐,时有阵阵虫鸟残鸣,但心中依然孤寂。无奈中,捧起它——《鲁滨逊漂流记》,想要消磨这孤独的夜。殊不知,仅读寥寥几页就已经把我深深吸引。鲁滨逊,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从小就热爱航海冒险,热爱探索新知。而一次出海触礁,便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漫长的二十八年,他独自一人生活在荒岛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种孤寂可想而知。但他不沮丧,不抱怨,却以顽强的  相似文献   

16.
俱乐部     
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鸣”字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字?”“鸟字。”父亲很肯定地回答。“‘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傻子,没有口的鸟还能活吗?有口的鸟是活鸟,没有口的鸟是死鸟。”父亲解释说。  相似文献   

17.
在C语言的众多运算符中,最难理解、使用时最易得到模棱两可结果的是自增、自减运算符。就这两个运算符在程序中的具体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管是自增还是自减,前置运算符是"先变后用",后置运算符是"先用后变"。但是C语言的灵活性也容易使程序费解,不同的编译环境可能导致处理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傅晨琛 《现代语文》2005,(9):113-1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的高兴的说."这里的"表白"与"鸣出感兴"都是源自"我",源自"我"的本心,如果你无感兴要鸣,又不想表白什么,那你大可"缄口不语".写作其实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可循,你倘若没有思想要表达,没有自我要展现,也没有什么可感兴的,自然就没有一吐为快的兴奋,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写什么.如果这时被勉强去写,那么必然会如叶圣陶所言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曾在<钟山即事>中将王籍的名句"鸟鸣山更幽"点化成"一鸟不鸣山更幽",为此,从古到今,不断有人讽其"点金成铁".这里,涉及到一条重要的艺术原则.其实,作诗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借景以传情怀,所以不论写出"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优雅的美景,还是写出"一鸟不鸣山更幽"的死寒冷凄的丑景,只要能传达出相应的情怀,都应是好诗好句.王安石正是用后者,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了改革失败后,退居钟山,门可罗雀的失落感,因而是好诗好句,绝非点金成铁.  相似文献   

20.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中文自修》2003,(10):62-6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