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歧视是特定社会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映。从社会性别角度,通过论述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社会经济及宗教文化根源,揭示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正是社会中男女两性不平等现象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和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人有男性、女性之分,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特征。语言之中及其背后蕴藏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两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交际工具,充分体现着人的主体意识。语言中所蕴藏的两性意识,不仅是男女两性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更是社会、文化、历史对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规范与限制。我们运用社会语言学成果,以维吾尔语为考查对象,探索性勾划了维吾尔语性别语言模式,并分析了其形成因由。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语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在语言领域中的反映。汉日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区分意识、内外区分意识、上下尊卑意识、长幼序列意识、从儿、从孙意识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这些异同点都是由这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广告中的语言、男女形象的塑造以及广告中反映的男女身份和权力都深深体现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性别关系.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揭示了这种性别关系的不平等,指出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广告中关于性别的话语,广告中的语言、形象和身份、权力关系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男性霸权文化.文章同时也指出,广告中男女形象塑造的变化和男女身份、权力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男女性别关系意识的变化和改进,从而可以促进女性意识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谈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教师从性别视角看待自身社会性别和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现象的意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教师忽视性别期望、忽视性别刻板和性别差异的存在和影响上,其原因是社会系统缺乏社会性别平等的普遍氛围,学校教育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关注与检视,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批判和反思.克服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的对策,一是教师应从"教师是转化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在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中的作用,二是对教师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三是让教师掌握性别平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是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教育政策及相应的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7.
性别意识是人类对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价值、权利、责任、使命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夏洛蒂.勃朗特的性别意识特点是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是对性别意识的无意识流露。这里试图通过环境决定论、人格决定论、性别决定论等几个视角,详细论证《简.爱》中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意识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有的内容,社会性别意识应成为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必备知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对社会性别意识进行教育。本文旨在消除性别意识之间的偏见,培养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运用大学语文的文学作品和女性主义来说明社会性别意识和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和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人有男性、女性之分,  相似文献   

10.
刘晚秋 《文教资料》2008,(22):44-46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常会话中男女语用差异的主要特征,探讨产生这种性别语言差异的社会根源,从而使两性能更好地认识性别语言差异,培养性别语言差异的敏感性,避免两性交际中的误解,推动两性顺利和谐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体问题,首先应考察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包括语言和社会的依存关系、语言的变异性和区分语言社会变体的标准及其分类。语言的社会变体包括地域变体和社会方言变体。社会方言变体主要有阶层变体、领域语言变体和语言的性别变体,其中性别变体表现在用语上的差别、性别差异中的歧视和女性语体诸方面。语言的社会变体还有口语与书面语、语体、文体等语言功能变体。  相似文献   

12.
性别歧视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的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映。东西方社会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倾向,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性别歧视语。文章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性别语言语义搭配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的社会性别教育,目前仍存在着社会性别教育及研究中的“性别屏障”、高校管理层及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和社会性别理论自身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可遵循以下新思路: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对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教育的研究,应注意社会性别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性别与语言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变异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阶级、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等都对人的言语产生影响。在研究语言变异中,性别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西方语言中性别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是生理性别,另一个是社会/语法性别。而社会性别是造成不同性别语言变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旨在用来揭示在语言当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本文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从转换、分类、及物性和情态四个方面分析了大众传媒语言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目的是帮助语言使用者注意语言形式的选择,为人们提供有效的阅读分析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批评性阅读意识,增强性别差异意识,进而消除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饮食中社会性别意识明显,这种意识的形成受传统性别观念、劳动分工及宗教的影响。从饮食制作、女性角色及饮食中的性别观等方面,分析饮食习俗中的女性意识,提出改变蒙古族饮食习俗中性别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性别意识主张从社会文化视角正确看待两性差异,倡导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障碍.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性别意识教育,充分认识性别意识教育在树立"四自"精神、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认知、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性别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王静萍 《教学与管理》2009,(12):134-135
近年来,语言意识研究迅速兴起,在美国,因为公众对某些语言痼疾的关注,比如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及年龄区别等,产生了一些最早的针对语言意识的教学活动。然而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研究领域,语言意识的研究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我们有必要对语言意识的发展历史作一定的了解,探讨语言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增强语言学习者语言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课堂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所隐含的社会性别问题,分析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文章提出从教师教育制度建设、学习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监控等方面加强教师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毕婚族是高校中的一个新的族群。毕婚族中女大学生占多数的现象反映着我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开始了从传统的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的转变,但市场经济改革使这一转变面临着新的障碍。毕婚族的出现正是女大学生面对社会性别制度倒退的一种反应。解决毕婚族等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推进两性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建立:发挥政府在社会性别制度建立中的决定性作用,普遍开展高校社会性别教育、培养大众媒体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